[发明专利]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1992.1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董学强;寸海红;郭太雄;尹红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1/06 | 分类号: | C25F1/06;C21D1/26;C21D1/74;C21D9/56;C23C2/06;C23C2/40;B21B4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伍云萍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镀锌板 表面 缺陷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热镀锌板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针对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现象严重,钢板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包括:a、带钢轧制清洁度;b、带钢脱脂清洗时,控制带钢脱脂清洗时碱液温度、碱度、电解槽电解电流、清洗槽游离碱度;c、控制连续退火时炉内氢气;d、热浸镀时,控制镀液中Al含量,带钢入锌锅温度、镀液温度;采用逐步加锌法或自动加锌;e、及时扒渣捞渣,从带钢侧刮向边部捞出,避免镀液波动。本发明通过上述操作使得热镀锌板中条锌或锌粒缺陷减少,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提升FC组品率,降级改判率,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镀锌板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镀锌钢板(GI、GA)因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成形性、涂装性、焊接性等质量特性而在建筑、汽车、家电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热浸镀技术的进步,热镀锌产品实物质量的提升,其在家电、汽车行业已逐步实现了对电镀锌(EG)的替代。近年来,随着国内家电、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热镀锌钢板的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了热镀锌机组的爆发式建设和热镀锌产能的迅猛提升。目前,国内热镀锌产能已严重过剩,建筑业用户市场竞争已趋无序化,家电行业用户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汽车行业用户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定的份额,各热镀锌板生产厂家均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而锌粒/条锌缺陷更是治理的重点。宝钢针对锌粒/条锌缺陷,在炉鼻子两侧各设置1个锌液泵,将炉鼻子内两侧锌液面的锌灰和锌渣抽到炉鼻子外捞出,防止其粘附到带钢表面影响带钢表面质量;首钢采用了双组分清洗工艺,该工艺是将清洗液的组分由目前国内常用的单一组分(碱+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等等)的液体一起添加,变为碱、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等组分分别单独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添加,提升带钢表面的清洁度,进而减少条锌或锌粒缺陷缺陷。
攀钢的镀锌等机组设备功能逐渐老化,表面锌粒/条锌等问题较多,已严重影响了热镀锌板的表面质量。本发明拟在现有设备情况下,通过工艺改进,以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提升热镀锌板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现象严重,钢板质量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带钢轧制后,控制清洁度,使乳化液杂油含量为6~15%;
b、带钢脱脂清洗时,控制碱液槽碱液温度为40~90℃,碱液碱度为30~90Pt.,电解槽电解电流6000~10000A,清洗槽游离碱度低于15Pt.;
c、连续退火时,控制炉内氢气≥2.0%;
d、热浸镀时,控制镀液中Al含量为0.15~0.25%,带钢入锌锅温度为440~480℃,镀液温度为455~475℃;采用逐步加锌法或自动加锌,锌锭分多次加入;
e、及时扒渣捞渣,从带钢侧刮向边部捞出,避免镀液波动。
其中,上述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乳化液杂油是指乳化液中混合的轧机油雾或摩根、齿轮、主辅液压系统所产生的机油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上述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中,步骤b带钢脱脂清洗后,在≥90℃条件下烘干。
其中,上述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中,步骤d控制带钢入锌锅温度与镀液温度的温差绝对值≤5。
其中,上述减少热镀锌板表面条锌或锌粒缺陷的方法中,步骤d所述多次为3~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1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