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股骨头开窗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9672.2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7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李雷;巨积辉;周广良;居发新;侯瑞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股骨头 开窗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股骨头开窗器及其使用方法,股骨头开窗器包括开窗骨刀、手柄和微型刮匙,开窗骨刀由刀刃A、刀刃B和连接端连接而成,刀刃A与刀刃B相拼接,二者夹角为45°,刀刃A和刀刃B同时与连接端相连接。刀刃A和刀刃B形状相同,为长方形,二者的刃边长为1cm,连接处边长为2cm,厚度为1mm。连接端与手柄相连接,手柄位于连接端的正中间。微型刮匙总长度为3cm,包括高度为1.5cm的圆锥体,长度为1cm、直径为0.1cm的圆柱体和弧度为15°、宽度为1mm、厚度为0.5mm的匙体。通过本股骨头开窗器及其使用方法,使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后血供重建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骨颈骨折后的坏死率及不愈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股骨颈骨折后的血供重建技术领域,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后支持带血管损伤,尤其是头下型骨折后支持带血管撕脱后的股骨头血供重建,具体涉及一种股骨头开窗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仍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较为棘手的两大难题。具体的影响因素较多,但目前较为肯定的是与股骨头颈部血供损伤关系密切。
根据所查资料目前针对股骨颈骨折后改善血运的治疗方法有带血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如大转子骨瓣、髂骨瓣、股方肌骨瓣、腓骨瓣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但对供区损伤较大,且对股骨头血供改善并不确切,仍无法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股骨头内的血供重建对维持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微循环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一直以来此处部位较深,血管口径较细小,操作困难,吻合难度较大,因此很少有相关报道。近来,有学者对股骨头颈及头内血管的三维分布做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吻合股骨颈支持带血管以重建股骨头血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此技术方法只能够应用于股骨颈基底部及经颈型骨折的患者,对于头下型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另外,相对于基底型和经颈型骨折,头下型骨折的血供损伤更为多见,所以术后股骨头坏死率较前者更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降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坏死率及骨不愈合率,提供一种股骨头开窗器及其使用方法,为股骨头内血管吻合提供基础。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股骨头开窗器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股骨头开窗器,包括:开窗骨刀、手柄和微型刮匙,所述开窗骨刀由刀刃A、刀刃B和连接端连接而成,所述刀刃A与所述刀刃B相拼接,二者夹角为45°,所述刀刃A和所述刀刃B同时与连接端相连接。
所述刀刃A和所述刀刃B形状相同,为长方形,二者的刃边长为1cm,连接处边长为2cm,厚度为1mm。
所述连接端与手柄相连接,手柄位于连接端的正中间。
所述手柄长度为10cm,直径为0.8cm,柄上有手纹。
所述微型刮匙总长度为3cm,包括高度为1.5cm的圆锥体,长度为1cm、直径为0.1cm的圆柱体和弧度为15°、宽度为1mm、厚度为0.5mm的匙体。
所述圆锥体的底端直径与手柄的直径相同,顶端直径与圆柱体的直径相同。
所述股骨头开窗器整体长度为15cm,采用特质不锈钢材质。
股骨头开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造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模型:用骨刀沿股骨头颈交界处锐性凿开,以完全离断骨及软组织;
(2)解剖复位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用克氏针对骨折进行固定;
(3)根据支持带血管分布的相对位置在显微镜下寻找、分离股骨颈侧支持带血管,并作适当游离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9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