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7651.7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施迎;孙慧超;车伍;李俊奇;张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0;E03F5/04;E03F5/06;E03F5/10;E03B3/02;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子 自动控制 初期 雨水 生态 工作 方法 | ||
1.一种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子、弃流排水沟和配水区,所述弃流排水沟一端设有入流口,另一端与污水管道连通,所述弃流排水沟的底面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浮子相适配,所述弃流排水沟的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滞蓄空间,所述配水区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滞蓄空间,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弃流排水沟下方的所述滞蓄空间内,所述浮子能够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且所述浮子的上表面与所述弃流排水沟底面平齐或高于所述弃流排水沟底面;当所述浮子的上表面与所述弃流排水沟顶部平齐时,所述浮子的横截面与所述弃流排水沟的横截面相适配,雨水径流从所述入流口进入,随后漫流通过所述弃流排水沟并进入所述配水区;当所述浮子的上表面与所述弃流排水沟底部平齐,或当所述浮子的上表面未超过所述弃流排水沟横截面断面的设定高度时,所述弃流排水沟内的雨水径流排放至污水管道;
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溢流区和格栅,所述溢流区的顶部与所述配水区的顶部连通,且所述格栅竖直设置于所述溢流区与所述配水区之间;
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第一穿孔排水板和第二穿孔排水板,所述第一穿孔排水板和所述第二穿孔排水板表面均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穿孔排水板水平设于所述配水区的底部,所述第二穿孔排水板水平设于所述溢流区的底部,所述格栅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排水板和所述第二穿孔排水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弧形导流板,所述弧形导流板竖向连接于所述第一穿孔排水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穿孔排水板的侧面,所述弧形导流板的一端朝向所述弃流排水沟延伸,所述弧形导流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穿孔排水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净水区、树池种植区和集中入口,所述集中入口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穿孔排水板的侧面并与所述第二穿孔排水板上方连通,所述集中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净水区连接,所述树池种植区位于所述净水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出流区和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一端设于所述溢流区的侧面并与所述溢流区连通,且所述溢流口的高程高于所述集中入口的高程,所述溢流口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流区连接,所述出流区与雨水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水平设置于所述树池种植区的下方,所述穿孔排水管周侧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穿孔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流区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树池还包括轨道、突块和制动片,所述突块设置于所述浮子的外周侧,所述轨道竖向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侧,所述突块对应匹配嵌入所述轨道内,且所述轨道和所述突块之间可相对滑动,所述制动片设置于所述弃流排水沟的顶部。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没有降雨时,所述浮子位于所述弃流排水沟下方的所述滞蓄空间内,且所述浮子的上表面与所述弃流排水沟底面平齐;
当降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弃流排水沟的最大过流能力时,雨水从所述入流口进入到所述弃流排水沟,并从所述污水管道排出;
当降雨量大于所述弃流排水沟的最大过流能力时,雨水径流漫流通过所述弃流排水沟并进入所述配水区,渗透至所述配水区下方的种植土层和砂石层;
当降雨淹没所述种植土层进入所述滞蓄空间后,所述浮子由于浮力上浮,并从所述第一通孔中逐渐上升,最终所述浮子的上表面与所述弃流排水沟顶面平齐,从而阻挡雨水从所述弃流排水沟排至所述污水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区、净水区和出流区:
当降雨量大于所述弃流排水沟的最大过流能力时,雨水径流漫流通过弃流排水沟,依次流向所述配水区和所述溢流区,并通过所述溢流区的集中入口进入到所述净水区中的树池种植区;
当降雨量持续加大,所述滞蓄空间内的水位上升,当水位超过溢流口位置时,从所述溢流口流向所述出流区,并通过雨水管道排出;
当降雨结束,所述滞蓄空间滞蓄的雨水径流通过所述树池种植区渗透,净化后雨水径流排入穿孔排水管,最终进入雨水管道;随着所述滞蓄空间内的水位下降,所述浮子下降,恢复降雨前初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76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