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水面航行器有限时间连续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7230.6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8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何红坤;李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威威;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目视 水面 航行 有限 时间 连续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水面航行器有限时间连续控制方法,属于水面航行器视觉控制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单目相机获取视觉特征点的实际图像和期望图像,利用单应性分解技术对水面航行器位姿误差进行恢复,并构建伺服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利用速度调节误差设计NITSMC面,以适应非匹配视觉不确定量;设计FOD,对动力学中的匹配扰动进行观测;引入指数幂次趋近率,设计连续有限时间单目视觉伺服控制器,既保证控制输入连续,又能实现整个伺服系统的有限时间收敛。该方法解决了具有非匹配不确定量的单目视觉伺服系统控制问题,提高了调节误差的收敛速度和控制精度,可以有效避免因扰动造成特征点丢失和视觉伺服失败,特别适用于实际工程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航行器视觉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水面航行器有限时间连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单目相机作为便携、廉价、高效的传感器,逐渐成为了海洋环境感知与自身状态估计的有力工具,极大地增强水面航行器的自主性和智能性。
Young-Ho Kim等人在图像中定义控制误差,设计了PID控制器,实现航行器之间的对接;王健等人利用Backstepping思想设计了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控制器,实现了航行器编队控制;将轨迹跟踪和视觉测量相结合,Lefeber等人设计了渐进稳定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不考虑系统非线性和时变扰动,王宁等人在将Backstepping和单应性分解技术相结合,设计了航行器姿态调节方法。
以上视觉伺服方法的技术特征包括:(1)不考虑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和时变环境扰动;(2)采用简单的PID或Backstepping思想设计水面海洋航行器的控制器;(3)仅可实现系统渐近稳定或全局最终一致有界稳定。
在海洋环境中,由于风、浪、流的作用,必然存在外界扰动,并且水面航行器是一个复杂的无人系统,也必然存在未建模动态,不考虑这些因素,设计的控制器所具有的控制精度必然不高。采用简单的PID或Backstepping思想设计控制器,若初始误差较大,那么初始控制输入会很大,有可能造成执行器输入饱和或损坏。更重要的是,渐近稳定或全局最终一致有界稳定的结果使得误差收敛速率慢、控制精度低,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常引入符号函数来鲁棒抑制匹配扰动和促使调节误差快速收敛。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迫使调节误差有限时间到达滑模面,但难以保证在滑动阶段有限时间收敛。终端滑模控制引入非线性滑模面,可以有效地避免该问题,但不幸的是,终端滑模控制器在原点附近时奇异,会造成控制输入无界。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虽然可以避免奇异问题,但是当调节误差远离平衡点时,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收敛速率比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还要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引入了符号函数,以上控制方法将产生不连续的控制输入,造成控制耗能大、切换频繁,引起未知动态和执行器损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采用双曲正切或饱和函数替换符号函数,但因此会产生不可预知的边界层,严重影响控制精度。更重要是,以上滑模控制方法难以抑制非匹配的不确定量。因此,在控制器设计时,系统扰动抑制、连续控制输入和有限时间收敛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
基于单目相机的水面航行器航行控制还具有独特难题:(1)在水面上,相机外参难以标定,为控制系统带来了非匹配的视觉不确定量;(2)系统动力模型和外部扰动难以提前获知;(3)如果系统的未知动态不能够充分地补偿,视觉目标将脱离相机视野,导致伺服失败,尤其当视觉目标距离相机很近时,对调节误差变化更为敏感;(4)系统需要连续控制输入,实现平稳控制。因此,在控制输入连续的前提下,实现调节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对单目视觉伺服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水面航行器有限时间连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单目相机获取视觉特征点的实际图像和期望图像,利用单应性分解技术对水面航行器在惯性坐标系下的位姿误差进行恢复,并以此构建单目视觉伺服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转换介质夹持装置及激光器
- 下一篇:一种垃圾无害化焚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