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露天矿斜溜槽放矿疏堵和设备转移的一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1246.6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照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安元矿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4 | 分类号: | E21F13/04;E21F13/00;B66D1/28;B66D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211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露天矿 溜槽 放矿疏堵 设备 转移 一种 方法 | ||
露天矿斜溜槽放矿疏堵和设备转移的一种方法。利用坡底、坡顶支架,在斜溜槽上方适宜位置,架设一条索道绳,形成纵贯全局的悬空通道;利用电耙导向平台、移位绞车、定位组件移动电耙耙斗到堵塞位置,即可进行往复耙矿作业并疏通堵塞;中小型采掘、装运机械,可利用移位绞车辅助提升,以溜槽为通道,转移到坡顶生产场地或下放到坡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矿山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山坡露天斜溜槽放矿,正在成为许多陡帮开采矿山的明智选择;这种开拓方式是将上部开采矿石用斜溜槽直接溜放到坡底装运场地,能减少运输功,节省汽车数量,节约基建道路开拓费用,最重要的是减少采场外布置运输线路的土地压占和破坏;但是,露天斜溜槽放矿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安全隐患,那就是溜槽疏堵作业难度大、危险性大,疏堵不及时,会形成堵塞积压矿堆,一旦堵塞体崩塌倾泻,对下部工业场地就会造成极大冲击破坏;本发明旨在采用一种安全、便捷的方法,进行经常性的、及时的疏堵作业,避免酿成安全事故;同时,疏堵系统又能兼用于采场设备转移。
发明内容:
整个疏堵系统的设施布置如图1所示;系统的主体是:利用坡底支架1和坡顶支架10,在斜溜槽上方适宜位置,架设一条索道绳(钢丝绳)4,形成纵贯全局的悬空通道;图1中A表示电耙导向平台,其作用是将电耙绞车引到侧翼安全位置,以避开斜溜槽放矿的正面的滚石冲击破坏;图1 中B表示电耙定位组件,其由索道滑轮17、配重物18和电耙滑轮19三部分组成;移位绞车11通过转向滑轮9和移位绳8拉动定位组件沿索道绳移动就位,转向滑轮9固定在索道绳适宜部位,定位组件下行则靠重力作用;电耙耙斗20的尾绳5(空载绳)绕过电耙滑轮19悬吊耙斗,并跟随定位组件移动;当定位组件移动到处理疏堵位置时,移位绞车11锁死,电耙滑轮 19实现定位,电耙即可开始往复耙矿作业,疏通堵塞。
图2、图3中,电耙导向平台由电耙导向轮13、后托轮12、前托轮 14和安装支架组成;两个导向轮13分别用于电耙的尾绳5(空载绳)和首绳6(重载绳)的平面导向,将电耙绞车引到侧翼安全位置;四个前托轮 14用于电耙作业端尾绳和首绳的限位与导向,因为作业端的尾绳和首绳经常需要上行绕道高位滑轮,故设置上下双托轮;后托轮12用于电耙牵引端尾绳和首绳的限位,只设置下托轮即可;两个导向轮13的平面位置是可调的,应使牵引端尾绳和首绳的水平间距和上下高差适应电耙的重载卷筒和空载卷筒,同样要使作业端尾绳和首绳的相互位置适应定位组件;图3中电耙绞车16要离开导向轮13适宜距离,以保障安全和适宜绳偏角。
图4中,电耙滑轮(电耙原配滑轮)19吊装在配重物18上;配重物18的质量要适宜定位组件的上下移动和电耙作业;索道滑轮17的绳道要设置防滑脱机制。
可以用振荡器、冲击器、转轮之类机械代替电耙疏堵,此时,只需将电耙耙斗更换即可;也可以完全取消电耙,将自带电源和升降装置的振荡器之类机械直接悬吊在配重物18下面,遥控升降疏堵。
这套系统的斜溜槽要修建成适宜宽度,底板要平整光滑;中小型采掘、装运机械,可利用移位绞车辅助提升,以斜溜槽作为通道,转移到坡顶生产场地或者下放到坡底;设备转移作业前,应先将斜溜槽放空,再用不带耙齿的刮板类清障器具代替电耙耙斗,清理斜溜槽底板,去除浮渣,然后再牵引转移设备;大型机械需拆解吊运或牵引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整体布置的侧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符号的意义是:
1——坡底支架, 2——防护坝, 3——矿堆,
4——索道绳, 5——电耙尾绳, 6——电耙首绳,
7——斜溜槽, 8——移位绳, 9——转向滑轮,
10——坡顶支架, 11——移位绞车。 A、B——局部明细图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安元矿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安元矿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1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