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取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0243.0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9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曹蔚;李文辉;王栋;苟臻元;韩昭;哈桑·贾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6 | 分类号: | G09B2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取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式取火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依次设置增速箱、行星轮系和往复旋转机构,增速箱外接摇杆,增速箱通过从动轴与行星轮系连接,行星轮系的输出轴与往复旋转机构连接;往复旋转机构包括折弯件、滑块曲柄、带座外球面轴承;折弯件的下端通过螺纹和行星轮系的输出轴连接,折弯件的上端固定一个轴头;滑块曲柄开设有一个长槽轨,长槽轨内设置轴承,轴承内连接轴头,滑块曲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夹具轴,夹具轴设在带座外球面轴承内;夹具轴的下端连接夹具。相比周转式旋转运动,本发明装置采用往复式旋转运动,该装置可以使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更大,提高了摩擦生火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取火装置。
背景技术
从人类历史来看,人类认识、使用和掌握火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善生产生活的第一次实践。
钻木取火是人类从野蛮人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亲身体验钻木取火具有重要教学意义。现有的钻木取火教学装置主要分为原始类和手摇类,其中原始类就是古代人类使用的钻木取火工具,这类工具操作难度大,效率低,所以不适合作为教学用具;而手摇类的工具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木棒的旋转方式都采用了周转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式取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周转式手摇类钻木取火教学用具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机械式取火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依次设置增速箱、行星轮系和往复旋转机构,所述增速箱外接摇杆,增速箱通过从动轴与行星轮系连接,行星轮系的输出轴与往复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往复旋转机构包括折弯件、滑块曲柄、带座外球面轴承;折弯件的下端通过螺纹和行星轮系的输出轴连接,折弯件的上端固定一个轴头;所述滑块曲柄为一根弧形柄,在柄身上开设有一个长槽轨,在长槽轨内设置一个可沿滑槽滑动的轴承,轴承内连接所述轴头,所述滑块曲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根夹具轴,夹具轴设置在所述带座外球面轴承内,带座外球面轴承与机架固定;所述夹具轴的下端连接夹具,夹具可固定木棒。
进一步的,所述摇杆通过增速箱主动轴与增速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系包括行星架和与行星架啮合的太阳轮。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为套筒结构,套筒一侧加工有螺孔,所述螺孔安装有螺栓,通过调节螺栓可固定木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相比周转式旋转运动,本发明装置采用往复式旋转运动,该装置可以使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更大,提高了摩擦生火的效率;同时,本发明结构清晰简洁,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的展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往复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摇杆,2-增速箱主动轴,3-增速箱,4-从动轴,5-行星架,6-行星轮系,7-输出轴,8-折弯件,9-往复旋转机构,10-机架,11-轴承,12-轴头,13-滑块曲柄,14-带座外球面轴承,15-调节螺栓,16-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0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