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5606.1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6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忠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HOY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11/08 | 分类号: | C03B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孙荀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成型 装置 | ||
一种冲压成型装置,能高效率可靠地进行成型模具的分解组装。成型模具插入成型模具保持件的收容孔,成型模具具备从上下插入的上模具及下模具,下模具具有受到插入限制的大径部。筒形模具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筒形模具构成,在高温区域进行冲压成型的一次冲压部,将上模具向下压至被第二筒形模具限制移动的位置,在温度下降区域进行冲压成型的二次冲压部,将上模具向下压至被第一筒形模具限制移动的位置。冲压成型后,在分解组装部将筒形模具从上向下按压形成各筒形模具由于成型模具保持件的筒形模具限制部而受到向下移动限制的状态,使从下支承各下模具的台座向下移动。各下模具通过筒形模具限制部从对应的模具导向孔及收容孔向下脱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成型用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冲压成型用的成型模具,已知有如下构成的成型模具:具备插入筒形模具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在加热至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使上模具和下模具接近而对玻璃态材料进行冲压,从而形成玻璃透镜等玻璃制品。在冲压加工后,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分离,取出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将接下来进行加工的玻璃态材料设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并再次进行冲压加工,按照这样的循环依次进行制造。
就对作为被成型物品的如玻璃透镜这样要求两面高精度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的成型模具而言,为了确保成型精度,将上模具以及下模具相对于筒形模具的间隔设定得极小。因此,对于成型结束后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分解、或者接下来进行成型时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向筒形模具的组装,需要使彼此的中心轴在精密地进行位置对准的基础上不发生偏转或者倾斜地向轴向移动。通过机械地保持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同时使其移动的分解组装装置进行这样的成型模具的分解和组装的作业,要求非常高的动作精度,并且需要高价的装置。因此,多数情况下通过手工作业进行玻璃制光学元件用的成型模具的分解和组装。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有使这样的成型模具的分解和组装廉价且能够容易地机械化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即,将筒形模具形成为内部筒形模具和外部筒形模具的双重构造,以冲压成型玻璃制光学元件之后,上模具随着外部筒形模具的热收缩而向下方移动的方式维持玻璃制光学元件和上模具的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65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45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大量生产玻璃制光学元件的冲压成型装置中,为了提高制造效率,将多个成型模具保持在共通的保持构件上进行搬运,并统一对多个成型模具集中执行加热、冲压、冷却等各个工序已被实用化。在这种类型的冲压成型装置中,除了先前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分解以及组装的作业之外,还需要进行各个成型模具相对于保持构件的装卸作业,并且也要求这些作业效率化。特别期待不依靠手工作业而机械化的分解组装装置。
在各个成型模具中,谋求在冲压成型后的分解工序中顺利地从上模具或者下模具取下玻璃制光学元件。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廉价的构成高效率地且可靠地进行多个成型模具的分解组装的冲压成型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OYA株式会社,未经HOY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