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交通护栏震动传感报警器及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4744.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尉丽玲;陈卓;常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中环富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G08B2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李美英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交通 护栏 震动 传感 报警器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城市交通护栏震动传感报警器,震动传感报警器(1)包括天线(1-1)、天线固定底座(1-2)、盒体上盖(1-3)、盒体(1-4)、电池组(1-5)、主板(1-6)、震动传感器Ⅱ,所述震动传感器Ⅱ由MEMS六轴传感器J5构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震动传感器Ⅰ(1-7)和控制电路;
所述震动传感器Ⅰ(1-7)由弹簧重锤(1-7-1)、震动限位圈(1-7-2)和弹簧重锤固定小板(1-7-3)构成;
所述天线(1-1)通过天线固定底座(1-2)固定在于盒体上盖(1-3)上,盒体上盖(1-3)固定在盒体(1-4)上,在盒体(1-4)内部的主板(1-6)上分别固定有电池组(1-5)、震动限位圈(1-7-2)、弹簧重锤固定小板(1-7-3)、MEMS六轴传感器J5和控制电路;
所述震动限位圈(1-7-2)和弹簧重锤固定小板(1-7-3)间隔设置,
所述弹簧重锤(1-7-1)的弹簧端与弹簧重锤固定小板(1-7-3)连接,弹簧重锤(1-7-1)的重锤端至于震动限位圈(1-7-2)内;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1、电池供电电路、弹簧重锤接线端子J1、接口J2、接口J3、无线通信模块J4、MEMS六轴传感器J5、通信地址编码器J6、震动限位圈接线端子J7、指示灯电路;
控制电路具体连接为:微处理器U1的1脚、9脚、24脚、36脚、48脚分别与电容C4、电容C5、电容C46、电容C7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池供电电路+3V电源,电容C4、电容C5、电容C46、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U1的5脚接电阻R3、石英晶体Y1、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容C3的一端及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3、石英晶体Y1的另一端及微处理器U1的6脚,微处理器U1的7脚接电容C1、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接+3V电源,微处理器U1的20脚通过电阻R1接地,微处理器U1的44脚通过电阻R4接地,微处理器U1的23脚、35脚、47脚、8脚接地;
指示灯电路的电阻R6一端接+3V电源,电阻R6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LD1接微处理器U1的2脚;
通信地址编码器J6的1脚至10脚接地,通信地址编码器J6的11脚至20脚依次对应于微处理器U1的45脚、39脚、38脚、33脚、32脚、29脚、28脚、27脚、26脚、25脚相接;
无线通信模块J4的1脚接地,12脚接+3V电源,2脚至11脚依次对应于微处理器U1的21脚、22脚、19脚、14脚、17脚、16脚、15脚、18脚、13脚、12脚相接;
MEMS六轴传感器J5的5脚接地,6脚接+3V电源,1脚、2脚、3脚、4脚依次对应于微处理器U1的40脚、41脚、42脚、43脚相接;
接口J2的1脚接地,4脚接+3V电源, 2脚接微处理器U1的31脚,3脚接微处理器U1的30脚;
接口J3的5脚接地,1脚接+3V电源, 2脚接微处理器U1的34脚,3脚接微处理器U1的7脚,4脚相接接微处理器U1的37脚;
弹簧重锤(1-7-1)通过弹簧重锤接线端子J1的1脚至16脚与微处理器U1的46脚连接,震动限位圈(1-7-2)通过震动限位圈接线端子J7的1脚至8脚接地。
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交通护栏震动传感报警器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将数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分别固定在交通护栏(2)的连接柱上,数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分别通过各自的无线通信模块J4与报警处理端实现通讯,报警处理端利用现有城市交通信号网络与监控指挥中心连接,形成报警系统;
1)震动信号的获取,
震动传感报警器(1)内部具有两级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Ⅰ(1-7)和震动传感器Ⅱ,当交通护栏因受到物体冲击而产生震动的时候,震动传感器Ⅰ(1-7)的弹簧重锤(1-7-1)由于惯性必然产生摆动,当摆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与震动限位圈(1-7-2)发生接触,在电路中震动限位圈(1-7-2)接地,弹簧重锤(1-7-1)与微处理器U1的46脚输入端IN01相连,弹簧重锤(1-7-1)与震动限位圈(1-7-2)接触后,微处理器U1的IN01端接地,微处理器U1就获得了这个震动信号,微处理器U1立即被唤醒,此时微处理器U1迅速命令震动传感器Ⅱ即MEMS六轴传感器J5进入工作状态,MEMS六轴传感器J5内部集成了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在X、Y、Z三个维度上测量发生倾斜的角速度和发生位移时的加速度,并通过内部的处理器过滤、计算,将上述角速度和加速度的数据传送给微处理器U1,微处理器U1通过这些数据即可得知护栏的倾斜程度和移动的剧烈程度,微处理器U1如果判断这些数据超出了预先设定的震动报警值,即当护栏移动距离超过0.5米或倾斜度超过30度时,微处理器U1就会通过无线通信模块J4向报警处理端发出震动报警信号;
由于震动传感报警器(1)采用电池供电,需要降低功耗,所以在没有收到震动信号的时候,微处理器U1处于睡眠状态;
当护栏受到车辆经过路面产生的轻微震动时,由于弹簧重锤(1-7-1)摆动不大,并不能与震动限位圈(1-7-2)接触,这样就使微处理器U1长期处于低功耗的睡眠状态,保证电池能够长期工作;
2)震动传感报警器的通信机制,多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发送的报警信号,都传送到附近的报警处理端,一个报警处理端同时与数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进行通信,每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的电路板上通过设置通信地址编码器J6,能够赋予每一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不同的编号,也就是不同的地址,这个地址代表了该震动传感报警器(1)所在交通护栏的具体位置;
震动传感报警器(1)与报警处理端之间的通信采用定时通信方式逐个进行,正常工作情况下,每天0点开始每隔6小时通信一次,由震动传感报警器(1)发出心跳数据包,相邻的震动传感报警器(1)依次传送,时间间隔为10秒,报警处理端收到后发出响应数据包,震动传感报警器(1)收到响应数据包后,发出确认数据包,一个节点通信结束,每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在通信结束后,微处理器U1即进入睡眠状态,定时通信的目的是:对每个震动传感报警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行定期确认,当报警器损坏或电池没电时能够及时发现;
当碰撞原因导致的震动报警传送到报警处理端后,报警处理端将相应的数据,通过现有的交通信号专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处置;
3)震动中心位置判断方法,
现有城市交通护栏的长度普遍为3米,综合考虑投入成本,震动传感报警器(1)的设置间隔以9米为宜,把每一个震动传感报警器(1)称为一个震动节点,当发生碰撞交通事故时必然引起护栏移动倾斜,相应的信号会从多个震动节点发送到报警处理端,再经过交通网络传送到监控中心;
由于每个节点距发生碰撞的位置的距离不同,相应的倾斜和震动剧烈程度的量必然不同,距碰撞位置最近的节点所感知的震动的剧烈程度必然最大,其他节点依距离的远近所感知的震动的剧烈程度将依次减弱,在监控中心,根据每个节点的编号,经过计算,即可简单、准确地判断出震动碰撞所发生的地理中心位置,继而通知相关的人员前往相应位置的现场进行处置,追查发生碰撞的原因,恢复正常状态及秩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环富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中环富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47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