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K-means和主成分线性回归的台区线损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3863.1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9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陆圣芝;廖良才;卜广峰;詹昕;金诚;刘烨;姚奔;邹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K9/62;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葛军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eans 成分 线性 回归 台区线损率 影响 因素 分析 方法 | ||
1.基于K-means和主成分线性回归的台区线损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台区线损的特征数据;
依据电网公司线损管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所选特征数据包括:售电量、向其他电压等级转出电量、向其他公司转出电量、其他公司转入电量、其他电压等级转入电量、日线损率;
步骤二,标准化特征数据;
步骤三,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将台区数据按特征数据分为若干聚类;
步骤四,对每一个聚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主成分,实现指标降维;
步骤五,将选取的主成分作为输入数据,日线损率作为输出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步骤四中所得主成分的影响系数,观察影响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means和主成分线性回归的台区线损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特征数据进行标准化的预处理工作,计算过程为:
第i个特征的第j个原始数据表示为xij
(A1)计算第i个特征的样本均值
(A2)计算第i个特征的方差Si:
(A3)计算标准化数据zij: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means和主成分线性回归的台区线损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进行聚类分析的算法为:
(B1)初始k类的中心位置:在数据集中随机选取k个数据样本作为各类中心;
(B2)划分数据为k类:计算数据集中每一个数据与各个中心点的距离,选择距离最近的中心并将数据标记为该类;
(B3)重新计算各类中心:在各类中计算目前被划分为该类的所有样本的均值向量,并将该均值结果更新为各类中心;
(B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其中,终止条件可以是以下任何一个:
(b1)没有对象被重新分配到不同的类别中;
(b2)没有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
(b3)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means和主成分线性回归的台区线损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算法为:
设标准化后的数据具有p个指标,每个指标对应有n个观测样本,指标的原始观测矩阵为:
其中,令Zk=[zk1 zk2 … zkp]T,k=1,2,…,p
(C1)计算标准化后的p个指标的协方差矩阵,指标标准化后的协方差矩阵也就是相关系数矩阵,即:
其中,rij(i,j=1,2,…,p)为变量Zi与Zj之间的相关系数:
(C2)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λi(i=1,2,…,p)和特征向量pi(i=1,2,…,p)
(C3)将特征值按降序排列,得λ1′≥λ2′≥…≥λp′≥0,并调整相应的特征向量顺序,得p1′,p2′,…,pp′;
(C4)通过施密特正交化方法单位化特征向量pi′,得到e1′,e2′,…,ep′
(C5)计算方差贡献率ai
(C6)计算前k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a(k):
(C7)选取主成分个数:
当前k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a(k)≥85%时,并且λk′>1,找到满足条件的最小k值即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means和主成分线性回归的台区线损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算法为:
(D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h=w0+w1x1+w2x2+…wnxn=WTX
其中h是线损率,x1、x2,…,xn是主成分,w1、w2,…,wn是各主成分对应的回归系数,w0是线性偏置;
(D2)将主成分数据作为输入变量,标准化的日线损数据作为输出数据;
(D3)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系数向量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38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