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材切割生产线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1504.2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0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波;汪艳林;白纪新;李永林;孙国旗;孙瑞海;方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1/02 | 分类号: | B28D1/02;B28D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冬梅 |
地址: | 10220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切割 生产线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板材切割生产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辊道输送机将带有装饰面的板材移送至自动翻板机;
控制判断板材的装饰面是否朝上,判断为是,则控制所述辊道输送机将装饰面朝上的板材输送板材至一次切割装置,控制所述一次切割装置对板材的宽度方向进行分割为基板与板条;
控制所述辊道输送机将所述基板与所述板条输送至转向辊道输送机,所述基板通过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进入二次切割装置,所述板条通过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进入板条回收装置;
控制所述二次切割装置对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切割,控制所述辊道输送机将所述基板输送至所述自动码板机进行码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切割生产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判断板材的装饰面是否朝上,判断为否,则控制所述自动翻板机对板材进行翻面后,控制所述辊道输送机将板材输送板材至一次切割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切割生产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一次切割装置对板材的宽度方向进行分割为基板与板条的方法包括:控制所述一次切割装置在100-1200cm范围内尺寸对板材的宽度方向进行分割为基板与板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切割生产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板材的装饰面是否朝上的方式是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一、在板材传输前,控制记录板材装饰面的颜色或者非装饰面的颜色,对板材朝上的面进行颜色识别,判断装饰面是否朝上;
二、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定计数分类,控制根据所述设定计数分类判断装饰面是否朝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切割生产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一次切割调整辊道输送机对板材进行位置调整,使板材进入一次切割装置的夹紧装置。
6.一种板材切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切割生产线包括:辊道输送机(1)、自动翻板机(2)、一次切割装置(3)、转向辊道输送机(4)、二次切割装置(5)、板条回收装置(6)、自动码板机(7)和控制装置(10),自动翻板机(2)、一次切割装置(3)、转向辊道输送机(4),所述自动翻板机(2)、所述一次切割装置(3)和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4)依次设于辊道输送机(1)上,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4)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次切割装置(5)连通,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4)的第二端与板条回收装置(6)连通,所述自动码板机(7)位于所述二次切割装置(5)之后;
所述控制装置(10)分别与所述辊道输送机(1)、所述自动翻板机(2)、一次切割装置(3)、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4)、所述二次切割装置(5)、所述板条回收装置(6)和所述自动码板机(7)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10)用于控制辊道输送机(1)将带有装饰面的板材移送至自动翻板机(2);控制判断板材的装饰面是否朝上;控制所述辊道输送机(1)将装饰面朝上的板材输送板材至一次切割装置(3),控制所述一次切割装置(3)对板材的宽度方向进行分割为基板与板条;控制所述辊道输送机(1)将所述基板与所述板条输送至转向辊道输送机(4),所述基板通过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4)进入二次切割装置(5),所述板条通过所述转向辊道输送机(4)进入板条回收装置(6);控制所述二次切割装置(5)对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切割,控制所述辊道输送机(1)将所述基板输送至所述自动码板机(7)进行码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切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10),还用于控制所述自动翻板机(2)对非装饰面朝上的板材进行翻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切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10),还用于控制所述一次切割装置(3)在100-1200cm范围内尺寸对板材的宽度方向进行分割为基板与板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15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