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催化L-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3455.8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7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陶友华;陈金龙;王献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09/68 | 分类号: | C07C209/68;C07C211/09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李外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催化 赖氨酸 化学 制备 戊二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催化L‑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属于1,5‑戊二胺制备方法领域。该方法是以L‑赖氨酸盐酸盐为起始原料,加入碱液,室温下进行中和反应,再加入溶剂,或以L‑赖氨酸为起始原料,直接加入溶剂,得到反应物;将催化剂加入上述反应体系,搅拌反应;将溶剂蒸干,加水溶解,有机溶剂萃取分液;水相中加入盐酸,搅拌反应;将水蒸干即得粗产品,用溶剂洗涤后即得1,5‑戊二胺盐酸盐。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所用催化剂及溶剂廉价易得,且均可回收再利用,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产物收率高,适用于规模化制备1,5‑戊二胺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1,5-戊二胺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催化L-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每年尼龙的需求量超过700万吨,己二胺作为尼龙原料的市场需求已超过200万吨/年。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其生产原料仍然被国外公司垄断,严重阻碍了我国尼龙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己二胺的生产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及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恶化,寻找一种能由可再生资源生产的己二胺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
1,5-戊二胺,又名尸胺、1,5-二氨基戊烷、五亚甲基二胺或尸毒素,与己二胺互为同系物,可替代己二胺与二元羧酸进行聚合反应制备新型尼龙5X(尼龙54、尼龙56及尼龙510等),其性能可媲美甚至超越经典尼龙66,是一种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型的、耐高温的生物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赖氨酸脱羧可以制备1,5-戊二胺。赖氨酸是一种生物质来源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赖氨酸的生产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国内赖氨酸产能过剩已达60%,且过剩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发展以赖氨酸为原料生产1,5-戊二胺的新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赖氨酸产能过剩问题,同时还能带动赖氨酸上下游产业发展,延长产业价值链,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生物法赖氨酸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其存在运行条件苛刻、发酵过程复杂、发酵后菌体和发酵液分离困难以及产率不高、工业成本高等问题。化学法赖氨酸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相关报道较少。中国专利CN110143882A中报道了一种以赖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脱羧反应和氰基还原反应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但其需要用到大过量的过渡金属且产物纯化过程复杂,收率较低。美国专利US7485756B2中报道了一种赖氨酸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虽然可以通过连续蒸馏对产物进行提纯,但是忽略了催化剂的回收,且反应温度较高(240℃),产物收率较低(52.1%)。美国专利US9452954B2及文献[Synth.Commun.2015,45,2691–2700]中,报道了一种微波辅助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但其仍需要190℃的高温条件。文献[Chem.Lett.C 1986,15,893–896.]中报道了一种氨基酸化学脱羧的方法,包括赖氨酸,但其未提及催化剂回收及产物后处理过程。文献[Eur.J.Org.Chem.2018,4265–4271]中也报道了一种微波辅助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其反应温度仍需190℃,且产物收率较低,仅为31%-37%。文献[ChemCatChem 2019,11,4297–4306]中报道了一种有机催化氨基酸脱羧的方法,但其中赖氨酸脱羧的收率仅为28%。已报道的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降低了其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中大量使用过渡金属、反应温度高、产物收率低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机催化L-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机催化L-赖氨酸化学脱羧制备1,5-戊二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L-赖氨酸盐酸盐为起始原料,加入碱液,室温下进行中和反应,再加入溶剂,或以L-赖氨酸为起始原料,直接加入溶剂,得到反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3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