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霉菌及其筛选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17850.5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伟;向文胜;凌玲;王相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A01N63/28;A01N43/90;A01P1/00;C12P21/04;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霉菌 及其 筛选 方法 应用 | ||
一种链霉菌及其筛选方法与应用,属于微生物学领域。为了提高番茄对植物病害的抵抗能力,本发明提供一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EAU‑HV9,其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19436。本发明还提供该菌株在抑制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细菌活性以及生产放线菌素D中的应用,利用该链霉菌菌株NEAU‑HV9可制备菌剂,可用于抑制植物番茄青枯病,本发明为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放线菌菌剂提供优质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霉菌及其筛选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番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球年产量约为1.6亿吨。在我国,长期连作是番茄的主要栽培方式,已导致严重的青枯病,它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会导致全株萎蔫的土传细菌性疾病。番茄青枯病不但危害严重,发病地带也尤为广泛,是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由于这种病害地理分布范围广,寄主范围广,且具有毁灭性和长期性,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并且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物防治因其成本低、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热点,并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放线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在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pH中性或微碱性)中放线菌含量最多,并且从土壤中分离到的放线菌经鉴定多为链霉菌属。链霉菌作为生物控制剂,在农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链霉菌已被用于控制土传疾病,例如Streptomycesaureofaciens,Streptomyces avermitilis,Streptomyces lividans,Streptomyceshumidus等。链霉菌的防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营养竞争及空间位点竞争;生防菌产生一种或多种物质在较低浓度下能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或杀死;通过代谢产生抗生素、葡聚糖酶酶、几丁质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胞外酶,使病原菌的芽管生长变慢、变细或菌体消解。
链霉菌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其产量占市面上可用抗生素的三分之二。且具有孢子抗逆性强、菌剂保藏时间长及诱导寄主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等优点。因此筛选具有抗病活性的链霉菌资源,开发可逐步替代化学农药的新型微生物产品对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番茄对植物病害的抵抗能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霉菌(Streptomycessp.)NEAU-HV9,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1943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链霉菌的筛选方法,步骤如下:
采集土样,以每5g土样计,将5g晾干的土样溶解到45ml无菌水中,在180rpm转速下振荡30-45分钟,静置后,取上层液体稀释1000倍,吸取200μl的稀释液涂布于HV培养基上,置于28℃中培养,挑取单菌落接种到ISP3培养基,经反复转接得到纯化菌株,命名为NEAU-HV9。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土样采集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链霉菌在抑制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细菌活性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细菌为番茄青枯病原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抑制植物番茄青枯病的菌剂组合物,所述菌剂组合物含有上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EAU-HV9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辅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EAU-HV9在生产放线菌素D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