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茶油压榨制备多级过滤装置及过滤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6135.X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4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苏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静雯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油压 制备 多级 过滤 装置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茶油压榨制备多级过滤装置及过滤加工工艺,该装置包括承托座、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的一级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的二级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的三级过滤组件,所述一级过滤组件、所述二级过滤机构和所述三级过滤组件由上到下布置;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设置了多级过滤结构,能够实现自动过滤,保证了过滤的充分性,解决了山茶油本身粘度大、分离过滤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人工过滤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山茶油压榨制备多级过滤装置及过滤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山茶属山茶科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过滤。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因此山茶油成为了人们日常食用的非常健康的粮油。
山茶油按色泽、气味、酸度的等级不同,分为毛茶油.2级茶油和1级茶油。毛茶油-一般是由茶油产地使用液压榨袖机榨取制成,具有独特的茶籽油清香,色泽一般较浅,透明度比较差,含有较多的杂质;2级茶油是毛茶油脱除磷脂、蛋白质以及其他水溶性杂质,利用现代浸出技术制取的毛油,色泽比毛茶油略浅;1级茶油(即精制茶油)是毛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处理生产出来的档次较高的油脂,色泽较浅,气味较淡。
山茶油在进行压榨后得到的是毛茶油,毛茶油因为含有较多的杂质,而为了获取更优等级的山茶油,提高压榨制备的品质,对于毛茶油进行过滤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生产加工工序,在实际的毛茶油油渣分离过滤的过程中常常采用人工板框过滤的方法进行过滤,但由于山茶油的黏度大,含胶质多,因此油渣分离比较困难,人工分离过滤的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茶油压榨制备多级过滤装置及过滤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茶油压榨制备多级过滤装置及过滤加工工艺,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山茶油压榨制备多级过滤装置,包括承托座、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的一级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的二级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的三级过滤组件,所述一级过滤组件、所述二级过滤机构和所述三级过滤组件由上到下布置,其中:
所述二级过滤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座上端的转动座、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上的渗透过滤器和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的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渗透过滤器包括集油斗部、整体成型在所述集油斗部下端的十字渗透部和八个设置在所述十字渗透部上的滤膜夹板器,所述集油斗部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集油斗部外围设置有齿圈,所述十字渗透部包括四个相对所述齿圈中心轴阵列分布的渗透过滤框,所述渗透过滤框上两个竖直相对侧面为通空结构,每个所述渗透过滤框上位于两个通空侧面上均设有竖直的插槽,八个所述滤膜夹板器一一对应活动镶嵌在八个所述插槽中,所述滤膜夹板器包括铰接设置的用于夹放滤膜的两个漏网夹板,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座上的驱动电机和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
所述三级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座底端的静置桶和设置在所述静置桶底部的封堵机构,所述十字渗透部位于所述静置桶内。
优选的,所述集油斗部在位于齿圈的上端位置设有插环,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托座上端面上的插管、可对准插入所述插环中的圆筒和设置在所述圆筒内的过滤网盘,两个所述插管关于所述圆筒对称设置,所述圆筒上对称设有两个侧耳,两个所述侧耳上设有对应插入所述插管中的插杆,所述圆筒内设有承托环,所述过滤网盘搭放在所述承托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静雯,未经苏静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6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