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5640.2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光由;坂上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N2/22;B60N2/427;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控制 装置 | ||
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包括:致动器,被配置为调整斜倚角度和车辆用座椅的向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以及控制部,被配置为判断在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上是否设有分隔带,在判断为未设有所述分隔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任一个:以所述座椅靠背不超过规定的角度地向后方侧倾倒的方式控制所述致动器;以所述车辆用座椅不位于比规定的位置靠后方侧的方式控制所述致动器;在所述座椅靠背超过规定的角度地向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信号;以及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位于比规定的位置靠后方侧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国际公开第2015/011866中,公开了根据车辆的驾驶模式控制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斜倚角度的车辆用驾驶辅助装置。在该文献中记载的车辆用驾驶辅助装置中,以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座椅靠背的斜倚角度比手动驾驶模式下的座椅靠背的斜倚角度大的方式进行使座椅靠背倾动的马达的控制。
再者,在自动驾驶模式时将座椅靠背的斜倚角度设定得较大的情况下、使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向后方侧移动的情况下,在乘坐者的安全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车辆的碰撞时,对于落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而言安全性高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20;68),设于能以自动驾驶的方式行驶的车辆(12),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22)相对于座椅坐垫(20)向座椅后方侧的斜倚角度(θ)和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向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以及控制部,被配置为判断在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上是否设有分隔带,在判断为未设有所述分隔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任一个:1)以所述座椅靠背不超过规定的角度地向后方侧倾倒的方式控制所述致动器;2)以所述车辆用座椅不位于比规定的位置靠后方侧的方式控制所述致动器;3)在所述座椅靠背超过规定的角度地向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信号;以及4)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位于比规定的位置靠后方侧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信号。
根据上述方案,通过使单一或多个致动器工作来调节座椅靠背的斜倚角度和车辆用座椅的向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在此,可以想到:在具备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的车辆(以下,称为“本车辆”)行驶的道路上未设有分隔带的情况下,本车辆会与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车辆(以下,称为“对向车”)碰撞,本车辆的减速加速度会提高。因此,控制部在判断为在本车辆行驶的道路上未设有分隔带的情况下,进行上述(1)~(4)中的任一项。由此,在与对向车碰撞时,会抑制落座乘坐者沿座椅坐垫向座椅前方侧滑动的现象、抑制落座乘坐者的上身的约束性能受损,能抑制落座乘坐者的伤害值升高。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部可以被配置为:在判断为设有所述分隔带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推定速度中的至少一方来设定所述规定的角度和所述规定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构成,在设有分隔带的情况(在与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碰撞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能根据本车辆的行驶速度、推定速度来设定容许的斜倚角度的大小、容许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部可以被配置为:在判断为未设有所述分隔带的情况下,至少基于在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的对向车道上行驶的对向车的推定速度来设定所述规定的角度和所述规定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构成,在未设有分隔带的情况(在可能会与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能考虑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对向车的速度来设定容许的斜倚角度的大小、容许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部可以被配置为:在判断为未设有所述分隔带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与所述对向车的推定速度的合计速度或所述车辆的推定速度与所述对向车的推定速度的合计速度来设定所述规定的角度和所述规定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56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式摩擦材料用酚醛树脂、酚醛树脂组合物和湿式摩擦材料
- 下一篇: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