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7008.3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王蕾;郁李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脉迪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63;C08B37/00;A61K39/00;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细胞膜 表面 改性 技术 树突 细胞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用于光热转染的基材;2)用PEI包被含有编码HTP的基因序列的质粒,并将所述质粒置于所述基材的表面;3)制备改性的树突状细胞;4)合成功能性糖聚物分子;5)将所述功能性糖聚物分子和所述改性的树突状细胞混合并进行孵育。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能够高效的将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糖聚物修饰到DC细胞表面,从而提高DC和T细胞的相互作用,最终提升了T细胞的活化效率,同时提高了细胞转染的效率、转染后细胞的活性及转染体系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疫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治疗策略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癌症疫苗、CAR-T(ChimericAntigen Receptor T-Cel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等过继性免疫治疗及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等。在上述这些策略中,癌症疫苗由于能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能克服过继性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等带来的毒副作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
在癌症疫苗中,靶向树突状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骨髓来源的免疫抑制细胞的策略被广泛应用。其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具有能够通过调节体内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被认为是最为安全有效的疫苗策略。在手术切除和化疗等治疗后,原位会产生大量的肿瘤抗原,DC通过吞噬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形式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MHC这一第一信号刺激后,开始激活其活化程序,随后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40等与T细胞表面受体(T cellreceptor,TCR)结合进一步激活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D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DC与T细胞分泌的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等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T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为此,通过增强DC与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能有效的提升DC对T细胞的活化效率。这是提高DC疫苗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现有技术中针对DC疫苗的研究包括:
专利文献1(CN102787097B)利用病毒载体将SYK基因转染DC,对其进行修饰,可用于DC的疫苗的制备。该专利文献采用慢病毒对DC进行SYK基因转染,使DC能高效表达促进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然而,该方法转染效率不高。转染完成的细胞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筛选和培养方可进入使用,并且该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实际的使用。其原因可能是病毒转染的细胞存在一定的耐受性,在细胞代谢的过程中,使得表达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进而影响最终的表达。专利文献2(CN107286247B)公开了一种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基因和重组表达载体、工程化的靶向间皮素的树突状细胞(mesoCAR-DC)及其用途。该专利公开的方法表达了一种嵌合抗原受体的DC细胞,这种基因重组的改性方法对基因的结构序列和排列顺序具有较高的要求。利用该方法构建的树突状细胞是只能靶向间皮素的树突状细胞,其功能比较单一、不具备广泛的应用性。专利文献3(CN100548377C)公开了涉及携带EB病毒潜伏膜蛋白2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所述重组腺病毒转导或修饰的抗原提呈细胞,以及含有所述经转导或修饰后的抗原提呈细胞的疫苗组合物。该专利公开的方法将携带EB病毒的腺病毒载体载入DC细胞。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该方法所用的腺病毒存在转染的风险,且该转染效率只能达到50%左右。其次,该转染方法所获得的DC细胞只能正对EB病毒、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专利文献4(CN102181407B)公开了一种重组腺病毒及其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与它们的应用;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特定蛋白质表达序列的重组腺病毒,用于感染树突状细胞,得到了重组细胞。所述重组细胞和所述的重组腺病毒均可用于制备宫颈癌预防和/或治疗疫苗。该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感染细胞,首先制备重组腺病毒的成本较高,其次,利用病毒转染成本高,转染效率相对不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脉迪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百脉迪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