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7008.3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王蕾;郁李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脉迪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63;C08B37/00;A61K39/00;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细胞膜 表面 改性 技术 树突 细胞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用于光热转染的基材;
2)用聚醚亚胺(PEI)包被含有编码Halotag蛋白(HTP)的基因序列的质粒,并将所述质粒置于步骤1)中所述基材的表面;
3)制备改性的树突状细胞;
4)合成功能性糖聚物分子;
5)将步骤4)中所述功能性糖聚物分子和步骤3)中所述的改性的树突状细胞混合并进行孵育,得到功能性糖聚物分子改性的树突状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基材的制备方法为:
将柔性基材和交联剂以50:1~5: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柔性基材0.5‰~10‰的纳米粒子后再次混合均匀,加热固化成膜,从而得到用于光热转染的基材;
优选的,所述柔性基材和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1,加入柔性基材10‰的纳米粒子,所述纳米粒子为多壁碳纳米管(MCNT)、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和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柔性基材为热固性塑料和水凝胶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的,所述纳米粒子为多壁碳纳米管(MCNT),所述柔性基材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质粒的浓度为0.5~2μg/104个细胞,并且所述质粒置于步骤1)中所述基材表面的时间为1~3h;优选的,所述质粒的浓度为1.5μg/104个细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将树突状细胞接种在步骤2)中包含所述质粒的基材的表面,待树突状细胞贴壁后,再次加入用PEI包被含有编码HTP的基因序列的质粒,并在激光下进行转染,细胞连续培养36h~60h;
其中所述树突状细胞的接种密度为104~105个/cm2,所述激光强度为1~10W/cm2,所述激光的照射时间为5~60s;优选的,所述树突状细胞的接种密度为5×104个/cm2,所述激光强度为1~4W/cm2,所述激光的照射时间为20~60s;更优选的,所述激光强度为2W/cm2,所述激光的照射时间为30s。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细胞膜表面改性技术的树突状细胞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功能性糖聚物分子的制备方法为:
(i)合成中间产物:以2-(2-Boc-氨基乙氧基)乙醇、无水四氢呋喃(THF)、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氢化钠(NaH)、6-氯-1-碘己烷(6-chloro-1-iodohexane)为原料进行反应,分离纯化后进行脱保护,合成中间产物;
(ii)合成含有氯代烷烃结构的链转移剂:将链转移剂、NHS和DCC溶于无水DMF中,置于28~32℃的条件下反应10~15h,当反应体系中所述链转移剂原料点消失后,原位加入步骤(i)中合成的中间产物,于25~35℃下反应过夜,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经水洗浓缩和纯化,得到含有氯代烷烃结构的链转移剂;
(iii)将(ii)中所述含有氯代烷烃结构的链转移剂和糖单体、引发剂置于60~80℃下反应10~12h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转移至截留分子量3500Da的透析袋中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功能性糖聚物;
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为选自由脂肪族硫醇、十二烷基硫醇、水、醚、酸、酯和醌二氧化碳、氧、醇和有机酸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糖单体选自由双键修饰的甘露糖(胺)、葡萄糖(胺)、半乳糖(胺)、果糖(胺)、阿拉伯糖(胺)、核糖(胺)、木糖(胺)、来苏糖(胺)、甘油醛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
更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为4-氰基戊酸二硫代苯甲酸(CPADB);所述糖单体为N-甲基丙烯酰甘露糖胺(MAM);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脉迪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百脉迪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0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