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制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7197.0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0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兰保;盛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 |
代理公司: | 济南佰智蔚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5 | 代理人: | 赵允洲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秸秆 生物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制备装置,包括长载框、长螺杆、导向长槽、反应炉框、烟气处理机构、第一电机、支撑腿、L型板、油缸、细网筒、半圆凹面、螺孔块、短筒、矩形板、皮带轮、第二电机、控制阀、导管、直角管和陶瓷旋片螺杆。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将两个贴合密封的两个反应炉框分开,能够将反应后产生的生物质炭暴露处理,便于后续经相应连接的移动机构移至待装料位置,能够将两个陶瓷旋片螺杆旋转,有利于将反应后产生的生物质炭经短筒、导管及直角管从细网筒内输送导出,达到便捷卸下反应物的效果,有利于将装料作为炉芯的细网筒移至反应炉内或移出,便于秸秆装入或将生物质炭移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炭制备装置,具体是一种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制备装置,属于生物质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炭是指由富含碳的生物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经过高温裂解生成的一种具有高度芳香化、富含碳素的多孔固体颗粒物质,它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吸附土壤或污水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而且对碳氮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施加于土壤中,可以减少CO2、N2O、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玉米秸秆用生物质炭制备设备多为罐体结构,存放置秸秆料和卸下反应后产生生物质炭不便的情况,罐体结构内堆积的生物质炭在无驱动结构作用下不能够完全快捷彻底的卸下,缺乏两个二分之一炉体相互拼合在一起形成完整反应炉的结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制备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制备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制备装置,包括长载框、分合机构、进出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长载框内两侧壁中部均开设有导向长槽,且长载框一端端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
所述分合机构包括反应炉框,所述反应炉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反应炉框框口之间相互贴压密封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应炉体结构,两个所述反应炉框形成的反应炉体结构内夹放有两个细网筒,且两个所述反应炉框外侧壁中部分别安装在同一侧的油缸推杆端;
所述进出机构包括陶瓷旋片螺杆,所述陶瓷旋片螺杆三分之一部分位于短筒内,且陶瓷旋片螺杆剩余部分位于对应的细网筒内,两个所述短筒封闭端垂直安装在同一个矩形板顶部表面,且矩形板顶部表面一侧安装又第二电机,所述短筒环形底部连通安装有导管,且导管一端通过轴承与直角管一端端口转动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长螺杆,所述长螺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长螺杆对称转动安装在长载框内两侧壁之间,所述长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螺孔块,且同一侧的两个螺孔块同向端安装在对向相应的短筒环形面上,所述长螺杆一端安装在对应的第一电机的轴杆端。
优选的,所述长载框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腿,且长载框一端两侧侧壁顶部均平齐安装有L型板。
优选的,所述螺孔块另一端滑动安装在同一侧的导向长槽内,且同一侧的导向长槽槽口与对应的长螺杆相互靠近。
优选的,所述反应炉框顶部端面安装有烟气处理机构,且反应炉框内侧壁分布安装有导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导管中部安装有控制阀,且导管的内径与短筒内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反应炉框框口底部边缘对称开设有两个半圆凹面,且两个反应炉框上对向的两个半圆凹面形成一个完整圆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短筒端口连通安装在细网筒底部端面中间位置,且细网筒底部环形面贴压在对应的半圆凹面内。
优选的,所述油缸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油缸分别安装在对应的L型板相应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陶瓷旋片螺杆一端转动穿过矩形板,且陶瓷旋片螺杆一端和第二电机的轴杆端均装配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三角带相互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学院,未经蚌埠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7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饰面膜曲面样品的预成型装置和耐久性测试方法
- 下一篇:激光雷达光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