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9053.0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爀;尹德永;姜熙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3;H01M4/62;H01M10/05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刘成春;蒋洪之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含负极,所述负极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颗粒和低结晶性碳系颗粒的混合负极活性物质,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时,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在370℃以上且39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具有放热峰的顶点,
其中,用所述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时,通过向6mg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样品以50mL/分钟供应空气并且每分钟升温5℃至600℃来进行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时,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在450℃以上且51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具有放热峰的顶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在370℃以上且390℃以下具有顶点的所述峰的放热量为50J/g以上且200J/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在450℃以上且510℃以下具有顶点的所述峰的放热量为20J/g以上且60J/g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能够吸留和释放Li离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的拉曼光谱的R值即Id/Ig为0.9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对于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当将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将锂金属作为相反电极时,在第二个循环中的放电容量为240mAh/g以上,
其中,所述放电容量是以0.1C的恒定电流充电后达到0.005V时,以恒定电压模式达到0.01C的电流时结束充电,然后中断10分钟,并以0.1C的恒定电流放电至1.5V的充放电条件下的放电容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是硬碳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的Dv50为4μm以下,Dn50为1μm以下,
其中,所述Dv50是指通过激光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测量中从小粒径达到累积体积为50%时的颗粒直径,所述Dn50是指通过激光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测量中从小粒径达到累积颗粒数量为50%时的颗粒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的Dv10为2μm以下,Dn10为0.5μm以下,
其中,所述Dv10是指通过激光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测量中从小粒径达到累积体积为10%时的颗粒直径,所述Dn10是指通过激光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测量中从小粒径达到累积颗粒数量为10%时的颗粒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的Dv90为8μm以下,Dn90为2.7μm以下,
其中,所述Dv90是指通过激光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测量中从小粒径达到累积体积为90%时的颗粒直径,所述Dn90是指通过激光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测量中从小粒径达到累积颗粒数量为90%时的颗粒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相对于总100重量%,所述混合负极活性物质包含5重量%以下的所述低结晶性碳系颗粒。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以1.6g/cc的电极密度压制时,通过水银压入法测量的总孔面积为3.0m2/g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新技术株式会社,未经SK新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90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