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8139.1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2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洪明哲;卢嘉謦;徐士玄;蔡秉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双向通信 电路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及其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执行下行传输及执行上行传输。其中,下行传输包含:通过第一传输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其中第一下行数据包含至少一控制指令,且至少一控制指令依序串接并用以控制至少一电子装置;自第一下行数据中移出属于本地装置的控制指令以形成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本地装置为至少一电子装置中的一个;及于第二下行数据中有剩余的控制指令时,通过第二传输端输出第二下行数据。其中,上行传输包含:通过第一传输端输出第一上行数据,其中第一上行数据包含由本地装置产生的本地回报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双向通信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应用系统之中,主系统装置可直接通过连接于各个电子装置与主系统装置之间的连接线进行双向通信。然而,当所需通信的电子装置的数量越多时,主系统装置上用于进行双向通信的脚位将随之增加。并且,各电子装置和主系统装置之间的连接线配置亦随之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包含:执行下行传输及执行上行传输。其中,下行传输包含:通过第一传输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其中第一下行数据包含至少一控制指令,且至少一控制指令依序串接并用以控制至少一电子装置;自第一下行数据中移出属于本地装置的控制指令以形成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本地装置为至少一电子装置中的一个;及于第二下行数据中有剩余的控制指令时,通过第二传输端输出第二下行数据。其中,上行传输包含:通过第一传输端输出第一上行数据,其中第一上行数据包含由本地装置产生的本地回报信息。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包含第一传输端、第二传输端、传输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传输单元耦接于第一传输端与第二传输端之间。控制单元用以执行下行传输与上行传输。其中,于下行传输中,控制单元利用传输单元通过第一传输端接收包含至少一控制指令的第一下行数据、通过传输单元移出属于本地装置的控制指令以形成第二下行数据,并于第二下行数据中有剩余的控制指令时利用传输单元通过第二传输端输出第二下行数据。至少一控制指令依序串接并用以控制至少一电子装置,且本地装置为至少一电子装置中的一个。其中,于上行传输中,控制单元利用传输单元通过第一传输端输出第一上行数据。第一上行数据包含由本地装置产生的本地回报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主系统装置通过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与电子装置之间进行下行传输的一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2为主系统装置通过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与电子装置之间进行上行传输的一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3为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4A为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中下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应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7为适用于图6中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的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适用于图6中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的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应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图11A为适用于图10中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的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中下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1B为适用于图10中串联式双向通信电路的串联式双向通信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下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