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纯化血红蛋白的滤膜的清洁液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0410.7 | 申请日: | 202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游可为;史国营;薛萌;石松;董欣;张彦鹏;高珊珊;孙新宇;陈浩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方(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润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06 | 分类号: | B01D65/06;C07K14/805;C07K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崔锡强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纯化 血红蛋白 滤膜 清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纯化血红蛋白的滤膜的清洁液,具体提供了清洁液,其由以下物质组成:0.8~1.0mol/L的氢氧化钠;600~800ppm的次氯酸钠;和水。该清洁液中,通过将氢氧化钠与次氯酸钠在特定浓度组合下联合使用,可有效去除脂类和血红素,较好地恢复滤膜的通量,同时,还可以彻底去除内毒素,既整体提高了滤膜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纯化血红蛋白的滤膜的清洁液。
背景技术
超滤和微滤等作为一种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在常温下即能完成浓缩、纯化、澄清、除菌等单元操作,因此,在生物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生物食品工程的高新技术。滤膜是超滤装置的核心,污染后的滤膜的清洁是该项技术的研究热点,直接影响超滤或微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在血红蛋白生产过程中,粗洗、粗纯、浓缩、分离等工艺都会用到滤膜,但由于血红蛋白上的血红素在超滤过程中易于脱落,被滤膜吸附,留存在膜的表面和膜孔,形成凝胶层,导致膜通量下降,超滤效果恶化,滤膜寿命缩短,清洁难度大,严重影响了超滤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能够有效清洁生产血红蛋白时使用的滤膜的清洁液急需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目前,为了能够有效清洁生产血红蛋白时使用的滤膜,科研人员尝试了多种酸类、碱类、表面活性剂等常用滤膜清洁试剂,然而,最终效果都不理想,残留的脂类、血红素和内毒素的去除以及通量恢复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将氢氧化钠与次氯酸钠在特定浓度组合下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去除脂类、血红素的能力,较好地恢复滤膜的通量,同时,还彻底地去除了内毒素,既整体提高了滤膜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为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液,其由以下物质组成:0.8~1.0mol/L的氢氧化钠;600~800ppm的次氯酸钠;和水。发明人发现,一方面,若只用氢氧化钠、只用次氯酸钠或者用其他清洁试剂如硝酸洗涤滤膜时,无法有效去除脂类、血红素和内毒素,同时水通量恢复效果也不理想;另一方面,若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的浓度过低或过高,脂类、血红素、内毒素的去除和水通量的恢复效果同样不理想。由此,所述清洁液中,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8~1.0mol/L,且所述次氯酸钠的浓度为600~800ppm时,氢氧化钠与次氯酸钠通过协同作用,可有效去除脂类和血红素,较好地恢复滤膜的通量,同时,还可以彻底去除内毒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8mol/L,所述次氯酸钠的浓度为600pp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0mol/L,所述次氯酸钠的浓度为800ppm。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前述的清洁液用于清洁附着在滤膜表面的血红素、脂类和内毒素的用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膜表面指的是滤膜的外表面和滤膜的膜孔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膜为微滤膜或超滤膜。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附着在滤膜表面的血红素、脂类和内毒素的方法,其包括:
利用前述的清洁液清洁待处理滤膜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是在温度为40~60℃(如50℃)的条件下进行0.5~1.5h(如6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膜为微滤膜或超滤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注射用水洗涤所述清洁后的滤膜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涤后滤膜表面残留液的pH为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方(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润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润方(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润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0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