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被命令处于空档时操控差动转向机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8372.1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R·T·安德森;L·R·谢利;M·A·贝利;B·D·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特彼勒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02 | 分类号: | B62D11/02;B62D11/08;B60K17/16;B62D5/04;B62D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万柳军;吴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命令 处于 空档 操控 差动 转向 机器 | ||
本发明涉及在被命令处于空档时操控差动转向机器,尤其是一种用于在被命令处于空档时操控该机器的方法,其包括:感测变速箱处于空档设置;将一个或多个行车制动器施加到制动模式中;斜坡关断液压转向系统上的转向泵;感测转向命令;响应于感测到所述转向命令而从所述制动模式释放所述一个或多个行车制动器;以及斜坡接通所述液压转向系统上的所述转向泵。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变速箱被命令处于空档时操控具有差动转向布置的机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差动转向系统通常用于许多类型的机器,包括例如设计用于农业和建筑相关活动的机器中。差动转向系统通过在机器的一侧上采用驱动轮或轨道以及在机器的相对侧上采用第二驱动轮或轨道以及在不同的速度下移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或轨道实现操控或转动机器的能力。如果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或轨道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则机器将以直线移动。速度的相对差使得机器在较慢轮或轨道的方向上转动。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或轨道之间的速度差值来调节转动速率或转弯半径。增加速度差值导致更小的转弯或减小的转弯半径。减小速度差值导致较大的转弯或增大的转弯半径。
在具有差动转向系统的典型机器中,将变速箱脱离到空档允许驱动轮或轨道继续移动。这可能会对机器造成过度磨损或损坏,特别是如果机器在斜坡上。例如,如果机器处于足够陡的斜坡并且变速箱处于空档,则重力可能导致机器比机器被设计成能应对的更快地沿斜坡向下移动。这可导致某些机器部件的过度磨损或失效。
因此,具有改善上文指出的缺陷中的至少一个的差动转向系统的机器是本领域所期望的。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在被命令处于空档时操控机器的方法,包括:感测变速箱已被命令处于空档设置;将一个或多个行车制动器施加到制动模式中;斜坡关断(ramping off)液压转向系统上的转向泵;感测转向命令;响应于感测到所述转向命令而从所述制动模式释放所述一个或多个行车制动器;以及斜坡接通(ramping on)所述液压转向系统上的所述转向泵。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被命令处于空档时操控机器的方法,包括:感测初始转向命令的发起;感测变速箱被命令处于空档设置;感测所述初始转向命令的完成;将一个或多个行车制动器施加到制动模式中;斜坡关断液压转向系统上的转向泵;感测第二转向命令;从所述制动模式释放所述一个或多个行车制动器;以及斜坡接通所述液压转向系统上的转向泵。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一种具有差动转向系统的机器,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一个或多个齿轮和离合器,所述变速箱能够从所述一个或多个齿轮脱离进入空档设置;变速箱输出传感器,所述变速箱输出传感器被配置成发送指示所述变速箱的输出速度的信号;变速箱选择传感器,所述变速箱选择传感器被配置成发送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齿轮的选择或所述变速箱的空档设置的信号;转向位置传感器,所述转向位置传感器被配置成发送指示转向命令存在的信号;一个或多个行车制动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行车制动器和所述离合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从所述变速箱输出传感器、所述变速箱选择传感器和所述转向位置传感器接收信号,响应于从所述变速箱选择传感器接收到所述变速箱处于所述空档设置的信号而施加所述行车制动器,响应于从所述变速箱输出传感器接收到所述变速箱具有零输出速度的信号而施加所述变速箱离合器,以及响应于从所述转向位置传感器接收到指示转向命令存在的信号而释放所述行车制动器。
从以下说明和附图,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使用附图描述的实施例变得显而易见。
在附图中:
图1是差动转向机器的示意性图示;
图2是操控处于空档的差动转向机器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特彼勒公司,未经卡特彼勒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8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II族氮化物结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