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底珊瑚培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7116.0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5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方;胡征宇;黎思恒;李金弟;唐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F03B1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潮流 发电 海底 珊瑚 培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底珊瑚培育装置,由珊瑚培育模块、潮流能转化模块和水平受荷桩组成。珊瑚培育模块主体结构为珊瑚培育架、光源、珊瑚附着基组成;潮流能转化模块包括桨叶、发电机组和偏航系统。在往复潮流作用下,偏航系统驱动桨叶朝向来流方向,通过发电机组实现潮流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转化,为光源供电发光,从而促进珊瑚礁表面共生藻类光合作用,提升珊瑚生长速率。同时桨叶旋转耗散了单宽来流能量,提高移植珊瑚在强海洋动力条件下的存活率。本发明利用潮流能发电促进和保护海底移植珊瑚培育,兼具创造性、新颖性与可持续性,实用价值与生态意义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底珊瑚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珊瑚礁生态系统作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最古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不仅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渔业资源,还是独特而宝贵的海洋旅游资源。同时,珊瑚礁生态系统可以抵御强海洋动力环境,缓冲风暴潮等对于沿海城市造成的破坏和经济损失。但是在近几十年内,由于人类工业进程加快,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使得珊瑚礁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很多地区的珊瑚礁可能濒临灭绝。国内外专家学者日益重视这一现象,并开始开展珊瑚移植培育,以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潮流能作为海洋中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是海洋中蕴含的最为丰富的能源之一,其能量密度高、发电稳定、投入成本低、易于实现。充分利用潮流能发电并应用于远海、深海中的供电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下诸多公开的技术专利中,海底珊瑚培育装置上栽培的移植珊瑚在应对强海洋动力环境下容易受到破坏,尤其我国沿海台风多发,珊瑚移植培育工作遇到技术难题。此外,高含沙海水会带来泥沙沉积问题,抑制珊瑚生长。同时,由于海底高程限制,珊瑚表面共生藻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远海、深海布置的珊瑚培育装置引入长期供电的电源难度较大,以往技术未提出将潮流能发电装置与珊瑚培育装置相结合,致使海底移植珊瑚生长速率缓慢。综上,以往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珊瑚修复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现有技术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一种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底珊瑚培育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底珊瑚培育装置,利用潮流能发电为移植珊瑚提供持续稳定的光源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在提取能量的同时也耗散了单宽来流能量,降低海洋水动力对于移植珊瑚的破坏作用,为移植珊瑚提供庇护,为海底珊瑚移植提供技术支撑。
为实现上述技术功能,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海底珊瑚培育装置包括珊瑚培育模块、潮流能转化模块和水平受荷桩;珊瑚培育模块安装固定于水平受荷桩上且可绕水平受荷桩转动;所述的潮流能转化模块由桨叶、发电机组、偏航系统组成;桨叶和发电机组固定于珊瑚培育模块前侧,偏航系统布置于珊瑚培育模块中部,偏航系统带有偏航电机用于驱动珊瑚培育模块旋转,偏航系统下方通过螺纹与下部水平受荷桩固定连接,水平受荷桩用于将海底珊瑚培育装置固定于海床之上;桨叶转动时带动发电机组发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当偏航系统监测到来流方向时,内部偏航电机控制珊瑚培育模块旋转,使得桨叶面向来流方向;来流能量引导桨叶旋转,一部分能量驱动发电机组完成潮流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转化,一部分能量被耗散,仅剩一部分能量向后部珊瑚培育模块传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珊瑚培育模块由珊瑚培育架、移植孔、珊瑚附着基、交换开口、光源构成,珊瑚培育架为珊瑚培育模块的主体,其内设有多个上下通透的交换开口用于移植珊瑚附近营养物质交换,并防止泥沙沉积影响珊瑚生长;珊瑚培育架设置有多排规则的移植孔用于安装珊瑚附着基,光源布置于珊瑚培育架四周,由发电机组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珊瑚附着基上部呈带底圆筒结构,下部为压入式紧定装置,压入式紧定装置以可拆卸方式插入移植孔实现珊瑚附着基快速固定。优选的,压入式紧定装置直径与移植孔直径一致,插入移植孔即可实现固定,易于潜水作业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7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