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排气用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2959.1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亚群;张弛;王铭;周业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怀德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1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小巨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5 | 代理人: | 胡亚兰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排气 消音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排气用消音器,包括安装为一体的进气套管和出气管,进气管道的入口作为尾气入气口,出气管设有尾气排气口,进气套管内依次设有初级消音盘、至少1级中间消音盘和末级消音盘,在末级消音盘与出气管之间安装提供预紧力的压缩弹簧;其中,初级消音盘设有与尾气入气口同轴的初级消音通道,中间消音盘设有与尾气入气口和尾气排气口均非同轴的中级消音通道,末级消音盘设有与尾气排气口同轴的末级消音通道,中级消音通道入口与初级消音通道之间形成初级消音空间,中级消音通道出口与末级消音通道之间形成末级消音空间;本发明结构简单,消音可靠,而且使用周期长,适合进行批量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尾气排气领域的消音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排气用消音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汽车价格的不断下调,汽车已再不作为高档的奢侈品而是作为代步工具的一种正以惊人速度走向普通百姓家庭。在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的同时,城市的尾气排气的噪音污染问题也随之变的严重。为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气时产生的噪音,通常会在尾气排放组件中安装消音器用于对尾气排气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处理,现有技术的消音器大多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原理,由于结构复杂、重量大、高温氧化吸声填料,高速气流冲击吸声填料,水气渗透吸声填料等原因,消音器很容易出现维修频繁、消声效果差,使用周期短等技术问题。
为此,本申请人希望寻求技术方案来改善汽车尾气排气的消音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排气用消音器,结构简单,消音可靠,而且使用周期长,适合进行批量推广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尾气排气用消音器,包括安装为一体的进气套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道的入口作为尾气入气口,所述出气管设有尾气排气口,所述进气套管内依次设有初级消音盘、至少1级中间消音盘和末级消音盘,在所述末级消音盘与所述出气管之间安装提供预紧力的压缩弹簧;其中,所述初级消音盘设有与所述尾气入气口同轴的初级消音通道,所述中间消音盘设有与所述尾气入气口和尾气排气口均非同轴的中级消音通道,所述末级消音盘设有与所述尾气排气口同轴的末级消音通道,所述中级消音通道入口与所述初级消音通道之间形成初级消音空间,所述中级消音通道出口与所述末级消音通道之间形成末级消音空间。
优选地,所述中间消音盘上设有呈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所述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之间形成中级消音空间,所述第一消音板与所述中级消音通道连通,所述中级消音空间与所述末级消音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间消音盘的数量为2-10个。
优选地,所述进气套管内至少包括初级中间消音盘和末级中间消音盘,所述初级中间消音盘和末级中间消音盘上均设有呈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所述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之间形成中级消音空间,所述初级中间消音盘的第二消音板与其中级消音通道出口连通,所述初级中间消音盘的第一消音板与所述末级中间消音盘的中级消音通道入口连通,所述末级中间消音盘的中级消音通道出口与其第一消音板连通,所述中级消音空间与所述末级消音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气套管内至少包括初级中间消音盘、至少1个中级中间消音盘和末级中间消音盘,所述初级中间消音盘、中级中间消音盘和末级中间消音盘上均设有呈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所述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之间形成中级消音空间,所述初级中间消音盘的第二消音板与其中级消音通道出口连通,所述初级中间消音盘的第一消音板与所述中级中间消音盘的中级消音通道入口连通,所述中级中间消音盘的中级消音通道出口与其第一消音板连通,其第二消音板与所述末级中间消音盘的中级消音通道入口连通,所述末级中间消音盘的中级消音通道出口与其第二消音板连通,所述中级消音空间与所述末级消音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级中间消音盘的数量为4个。
优选地,各中间消音盘的结构相同,且所述初级消音盘与所述末级消音盘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怀德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怀德自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29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脚下聚能器
- 下一篇:压缩机的冷媒温度和冷媒缺漏检测方法及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