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锌、钴和硒微量元素的食用黄豆芽及其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2050.6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4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华;张世博;余以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C1/00;C05D9/02;C05G5/2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本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元素 食用 黄豆芽 及其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锌、钴和硒微量元素的食用黄豆芽及其培育方法;黄豆芽的总锌含量为5.76~8.47mg/kg,总钴含量为31.24~104.67μg/kg,总硒含量为12.60~80.40μg/kg,有机锌含量为1.57~4.65mg/kg,有机钴含量为7.05~43.39μg/kg,有机硒含量为3.11~66.14μg/kg;该豆芽在常规摄入符合Zn、Co和Se在中国膳食指南中推荐摄入量标准,无安全隐患。本发明的培育方法可以指导富锌、钴和硒的食用黄豆芽的批量化生产,生长周期短,微量元素有机转化率高,富集量适中,生产及食用无隐患,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康蔬菜,特别是涉及一种富锌、钴和硒三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食用黄豆芽及其培育方法,属于健康食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锌(Zn)、钴(Co)和硒(Se)三种元素作为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意义重大。Zn元素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需求量仅次于Fe,是生物系统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和Fe元素不同的是,Zn元素存在2000多种生物酶中,几乎涵盖生物代谢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神经发育、调节机体免疫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人体Zn摄入量不足会对机体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导致口角溃烂、皮肤角质化,不利于伤口愈合。已有的研究报道肝硬化、心脏病以及视觉障碍等疾病与人体Zn水平偏低存在相关性。
Co元素在人体中主要以维生素B12和辅酶的形式发挥作用,在已知的酶促反应中,含Co辅酶对于氨基酸、蛋白质、多糖、脂肪、核酸的代谢活动均有影响。在临床使用上,Co盐还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贫血,对低色素小细胞贫血效果尤为良好,人体缺Co还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等病症,婴儿期缺Co还可能造成神经发育迟滞等严重后果。
Se元素不仅是谷胱甘肽抗氧化酶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还能用于治疗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以及缓解重金属对机体的毒性等多种生理功能。
天然态Zn、Co、Se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以及坚果类经济作物中,随动物性食品以及坚果种类的不同,含量各有不同,但是动物性食品以及坚果类食品一般价格比常规植物性食品高,这些食品日常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植物性食品,特别是对于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该情况尤为严重,鉴于人体对Zn、Co、Se三种微量元素需求较大且作用极为重要,通过方便价廉的途径解决人类对上述三种微量元素的强化需求尤为迫切。
利用不同生物体的生长过程进行各种微量元素的富集已有研究,富集手段主要集中在种子萌发,菌体培养,微生物发酵,虫体转化和农业大田实验,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单元素富集领域,例如Zn、Mo、Co和Se等微量元素的单独富集。鉴于这种单变量的研究成果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近年的研究逐渐转向更复杂的多元素生物富集以及考察多元素富集对生物生长状态的影响等方面,例如,王彩霞等人利用Se、Zn营养液水培蕹菜研究了Se、Zn配施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发现了不同的Se、Zn配比对于蕹菜的生长状态影响巨大,只有合适Se、Zn配施才能达到保证产量的同时增加蕹菜中Se、Zn、蛋白质、Vc和总糖的含量(王彩霞,卢丽兰,张文,等.硒锌交互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6,37(01):36-41)。Dai Hui-Ping[10]等人的大白菜富Se研究也得出了Se能促进Zn生物吸收的结论(p0.05)(Huiping Dai,Shuhe Wei,Lidia Skuza,et al.Selenium spiked insoil promoted zinc accumulation of Chinese cabbage and improved itsantioxidant system and lipid peroxidation[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safety,2019,180:179-184)。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不同微量元素在不同的植物体富集过程中存在外源环境的复杂交互作用,交互作用不同造成不同富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2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