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7291.1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6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杰;夏求林;顾华志;黄奥;付绿平;杨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10;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蓄热 自流 耐火 浇注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以55~75质量份的矾土颗粒、10~30质量份的矾土细粉、6~10质量份的α‑氧化铝粉、1~3质量份的硅微粉和4~6质量份的铝酸钙水泥为原料,混合,即得混合料。向所述混合料中加入0.1~0.3质量份的减水剂和6~7质量份的水,搅拌均匀,即得矾土基自流式浇注料;再将55~75质量份的合金@陶瓷大胶囊颗粒堆积于模具中,得到浇注料骨架;然后将所述矾土基自流式浇注料浇注到所述浇注料骨架中,制得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所制备的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蓄热密度大、强度高、抗热震性能好、高温应用时热效率高和温度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流式耐火浇注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能耗增加,开发新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利用储热材料实现能量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能源、航天、建筑、农业、化工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储热材料通常有三种方式储存热能:显热储热、潜热储热和化学反应储热。其中潜热储热也称为相变蓄热,在材料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热量,具有储热密度大、体积小、温度稳定和易于控制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如:(1)“一种中温用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4559936A)专利技术,以乙二酸为蓄热材料,稀土氧化物为耐热改性剂,石墨为导热增强材料,所制备的蓄热材料导热性和热稳定性良好,但是使用温度低,不能用于高温热能的利用。(2)“一种核壳结构的高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CN109054758A)专利技术,将铝粉加入氯化镍溶液中,滴加氟化氨溶液,焙烧,即得到核壳结构的Al@NiO-Al2O3高温相变蓄热材料,所制备的Al@NiO-Al2O3高温相变蓄热材料虽具有较大的熔化热和高导热系数,但是镍盐有致癌性,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应用。(3)“一种核壳结构的高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CN106367035A)专利技术,以NaCl为相变材料,制得了相变温度为800℃的高温相变蓄热材料,但高温下NaCl熔盐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且其导热系数低,对温度的调控能力不足。
耐火浇注料是用于高温工业的支撑材料,因其成本低,施工方便,不需要高温烧成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常用的耐火浇注料主要是显然储热,储热密度低,且不具备调控温度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蓄热密度大、强度高、抗热震性能好、高温应用时热效率高和温度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以55~75质量份的矾土颗粒、10~30质量份的矾土细粉、6~10质量份的α-氧化铝粉、1~3质量份的硅微粉和4~6质量份的铝酸钙水泥为原料,混合,即得混合料。
向所述混合料中加入0.1~0.3质量份的减水剂和6~7质量份的水,搅拌均匀,即得矾土基自流式浇注料;再将55~75质量份的合金@陶瓷大胶囊颗粒堆积于模具中,得到浇注料骨架;然后将所述矾土基自流式浇注料浇注到所述浇注料骨架中,制得相变蓄热自流式耐火浇注料。
所述合金@陶瓷大胶囊的制备方法是:
所述合金@陶瓷大胶囊由陶瓷球形壳体和合金球组成,所述合金球置于所述陶瓷球形壳体内。
所述合金球的直径为2~18mm,合金球为铝硅镍合金球、铝硅铁合金球、铝硅合金球中的一种;铝硅镍合金球、铝硅铁合金球、铝硅合金球由各自对应的铝硅镍合金棒、铝硅铁合金棒和铝硅合金棒制成。
所述陶瓷球形壳体的制备方法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7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