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逆温致变色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7024.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黄险波;叶南飚;何浏炜;文渊;廖胜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23/08;C08L1/28;C08L5/00;C08K13/06;C08K9/10;C08K3/16;C08K5/14;C08K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黄烁 |
地址: | 43005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温 变色 乳酸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90℃下烘烤1000h后仍能继续来回变色、长期耐热性优异的可逆温致变色聚乳酸材料,主要包括温致变色微胶囊和增容剂,通过增容剂的化学键和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温致变色,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温致变色微胶囊的添加量,还能保证材料长期受热而不失效,获得性能优良的可逆温致变色聚乳酸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逆温致变色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材料静态单一的颜色,而是希望其颜色能随使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材料颜色的变化常需要在光、热等外在环境的作用下进行,而由热作用引起的材料变色为温致变色。目前温致变色主要包括可逆温致变色和不可逆温致变色两类,可逆温致变色主要机理为选择不同颜色的控温因子材料,利用其低温有色、高温无色的特性实现材料的可逆温致变色。
目前,温致变色材料主要应用于涂料、油墨、包装等领域,在塑料行业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实现变色的材料一般不耐受高温。经过发展,现阶段温致变色材料主要是通过温致变色母粒实现的,其芯层具有感温变色的材料,通过外层不同材料的包裹,能够实现更好的储存与实现更强的热稳定性,以满足塑料熔融时候的高温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201710021333 .6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通过加入感温变色微胶(芯材为三苯甲烷金属络合物,壁材由甲醛和三聚氰胺聚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经受住聚丙烯树脂接近200℃的加工温度,保持良好变色的性能。但是,这样的材料还是不能满足高端温变材料的需求,并且聚乳酸树脂的加工温度相比于聚丙烯会更高,更不利于感温变色微胶变色性的保持。中国专利CN201710442957.5报道了采用氧化石墨烯作为感温变色粉的增强载体,与丙烯酰胺复合制成稳定性强的感温色母粒;将其用于纺丝过程制备聚乳酸纤维,使纺出来的聚乳酸纤维本身就具有感温变色功能。但是,该发明制备的感温变色聚乳酸纤维不具有可逆性,且变色温度范围较低。在较高温度时变色性将丧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逆温致变色聚乳酸材料,能够经受住聚乳酸210℃的熔炼温度,并且加工成型后在90℃下烘烤1000h后仍能继续来回变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可逆温致变色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逆温致变色聚乳酸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聚乳酸树脂 77-96份;
温致变色微胶囊 0.5-3份;
增容剂 0.1-10份;
所述的温致变色微胶囊包括变色材料与基体树脂材料;所述的增容剂选自三甲基丙烯酸三羧甲基丙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聚合物、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基体树脂材料选自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聚乳酸树脂在190℃,2.16 Kg负荷下,聚乳酸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0 g/10min~60 g/10min,分子量为50000 g/mol~120000g/mol。
优选的,所述的增容剂选自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聚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温致变色微胶囊的基体树脂材料选自聚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所述的温致变色微胶囊的变色材料为氯化镍·六次甲基四胺水合物、硫酸铜·六次甲基四胺水合物、硫酸钴·六次甲基四胺水合物、邻菲罗啉·二苯甲酰甲烷·铕络合物、邻菲罗啉·丙烯酸·铕络合物、结晶紫内酯、热敏绿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70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停车场入场通道补充开启平台及方法
- 下一篇:可伸缩模具结构以及其发泡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