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射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7019.3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瑞医疗器械(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A61B6/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包括限束器及控制组件,限束器包括堆叠的第一铅叶层及第二铅叶层,第一铅叶层和第二铅叶层的开合方向相交,通过第一铅叶层和第二铅叶层的开合大小的调节以限定X射线的通过区域;控制组件包括触控屏,触控屏与限束器相连接,触控屏包括第一控制区域、第二控制区域及显示区域,通过触控第一控制区域对第一铅叶层的开合进行控制,通过触控第二控制区域对第二铅叶层的开合进行控制,显示区域包括显示第一铅叶层和第二铅叶层的开合大小的数据显示区域。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人机操作,并且用户能更加清晰地获得想要的信息,且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X射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X射线诊断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的非刨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不同部位的吸收程度不同,比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因而通过人体后不同部位的X射线量不一样,这些不同的X射线量便携带了人体各部位的密度分布信息,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感光作用的强弱就有较大差别,因而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将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根据阴影浓淡的对比,结合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病理诊断,即可判断人体某一部位是否正常。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X射线诊断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X射线发生装置是X射线诊疗设备的基础部件,其通常包括球管和限束器。限束器通常安装在球管下面,球管发射出X射线,该X射线通过限束器内部的遮线板开口投射到被摄主体上。X射线对人体是有害的,需要控制X射线的投射范围使其只照射到人体需要检查的部位或病灶部位,避免多余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而限束器就起到了这种作用。限束器的遮线板开口的大小决定了出射的X射线的投射范围,也即X射线的投射量,而球管发射出的超出遮线板开口范围的射线将被遮线板吸收阻挡而不能射出。限束器遮线板开口的大小通常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遮线板移动以进行调节。现有的医用X射线装置的限束器的铅叶层打开关闭的方式有手动控制和电动控制方式这两种。手动控制又分为旋钮式、拨杆式、按键式等;电动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控制器发送代码给限束器,限束器通过电机驱动铅叶层实现控制。不论是手动控制还是电动控制,现有的限束器实质都是通过物理按键实现控制,并且在显示器上只显示铅叶开口的大致刻度线,没有方便供用户查看详细信息的可视窗口,不便于精确控制X射线量。同时现有的X射线装置还存在操作不便、产品小型化困难等不足。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X射线装置仅显示铅叶开口的大致刻度线,没有方便供用户查看详细信息的可视窗口,操作使用不便以及产品小型化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装置,所述X射线装置包括限束器及控制组件,所述限束器包括堆叠的第一铅叶层及第二铅叶层,所述第一铅叶层和所述第二铅叶层的开合方向相交;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与所述限束器相连接,所述触控屏包括第一控制区域、第二控制区域及显示区域,通过触控所述第一控制区域对所述第一铅叶层的开合进行控制,通过触控所述第二控制区域对所述第二铅叶层的开合进行控制,所述显示区域包括显示所述第一铅叶层和所述第二铅叶层的开合大小的数据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区域和所述第二控制区域在所述触控屏上呈左右对称分布;通过左右滑动所述第一控制区域控制所述第一铅叶层的开合;通过上下滑动所述第二控制区域控制所述第二铅叶层的开合。
可选地,所述X射线装置还包括数据切换组件,所述数据切换组件与所述限束器及所述触控屏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铅叶层和所述第二铅叶层的开合大小的单位进行切换,所述开合大小的单位包括毫米和英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瑞医疗器械(嘉兴)有限公司,未经飞瑞医疗器械(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70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耳机做话筒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
- 下一篇:一种智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