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频聚结原油处理撬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5945.7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0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军;付智广;苏立红;王小平;刘艳颖;郭生强;陈文畅;李金栋;孙华;郭建民;杨辉;王连成;刘晶;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华北石油迪威尔石化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3/02 | 分类号: | C10G33/02;B01D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 聚结 原油 处理 装置 | ||
1.变频聚结原油处理撬装装置,包括撬座(1)、进液泵(2)、进液管线(3)、进液口(4)、分离器(5)、布液板(6)、变频聚结模块(7)、变频电源柜(8)、电气接口(9)、填料(10)、压力变送器口(11)、安全泄放口(12)、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口(13)、堰板(14)、气出口(15)、气出口管线(16)、自力式调节阀(17)、液位计(18)、PLC控制柜(19)、油出口手动阀门(20)、油出口电动调节阀(21)、油出口管线(22)、油出口(23)、水出口(24)、水出口管线(25)、水出口电动调节阀(26)、水出口手动阀门(27)、排污口(28)、鞍式支座(29)、音叉物位开关(30)、第一取样阀(31-1)、第二取样阀(31-2)、第三取样阀(31-3)、温度变送器(32)、压力变送器(33)、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34),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分离器(5)安装在撬座(1)上,分离器(5)的进液口(4)连接进液管线(3),进液管线(3)连接进液泵(2),分离器(5)的油出口(23)连接油出口管线(22),分离器(5)的水出口(24)连接水出口管线(25),分离器(5)的气出口(15)连接气出口管线(16),PLC控制柜(19)安装在撬座(1)上;
2)、所述的撬座(1)采用H型钢(1-1)焊接而成,H型钢(1-1)交叉焊接采用插入式焊接结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均焊接加强筋,分别在分离器(5)鞍式支座(29)底部、PLC控制柜(19)底部、气出口管线(16)、油出口管线(22)、水出口管线(25)底部位置安装加强筋,撬座(1)两端焊接两个静电接地板(1-2),撬座(1)设置4个吊耳(1-3);
所述的H型钢采用热轧宽翼缘H型钢,采用插入式拼焊,将插入侧H型钢(1-1)翼板切割至被插入侧H型钢(1-1)翼板边缘,插入侧H型钢(1-1)腹板插入至被插入侧H型钢(1-1)腹板,插入部分腹板边缘均焊接,所述的静电接地板选用不锈钢板,厚度为3mm,材质为S30408,钢板厂家为陕西恒镍特钢有限公司或市场有售的其他同类产品;所述的吊耳(1-3),使用Q235B钢板制造,选用HG/T 21574-2018《化工设备吊耳设计选用规范》标准吊耳;
3)、所述的分离器(5)包括封头(5-1)、筒体(5-2)、进液口接管(5-3)、进液口法兰(5-4)、电气接口接管(5-5)、第一电气接口法兰(5-6)、压力变送器口接管(5-7)、安全泄放口接管(5-8)、安全泄放口法兰(5-9)、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口接管(5-10)、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口法兰(5-11)、气出口接管(5-12)、气出口法兰(5-13)、第一液位计口接管(5-14)、第一液位计口法兰(5-15)、第二液位计口接管(5-16)、第二液位计口法兰(5-17)、油出口接管(5-18)、油出口法兰(5-19)、水出口接管(5-20)、水出口法兰(5-21)、排污口接管(5-22)、排污口法兰(5-23)、音叉物位开关接管(5-24)、第一取样口接管(5-25)、第二取样口接管(5-26)、第三取样口接管(5-27)、温度变送器接管(5-28)、人孔(5-29)、第二电气接口法兰(5-30),进液口(4)、电气接口(9)、压力变送器口(11)、安全泄放口(12)、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口(13)、气出口(15)设置在分离器(5)顶部,人孔(5-29)设置在分离器(5)中部侧面,油出口(23)、水出口(24)排污口(28)设置在分离器(5)底部;
所述的第一液位计口接管(5-14)、第一液位计口法兰(5-15)、第二液位计口接管(5-16)、第二液位计口法兰(5-17)设置在右封头上,音叉物位开关接管(5-24)设置在分离器(5)侧面偏上部位,高度位于高于电极板(7-2)顶边以上50mm位置,音叉物位开关接管(5-24)中心线位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筒体轴线,温度变送器接管(5-28)设置在分离器(5)侧面偏下部位,距离中心线200mm,接管中心线位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筒体轴线,在分离器(5)侧面设置3个取样口,分别焊接第一取样口接管(5-25)、第二取样口接管(5-26)和第三取样口接管(5-27),高度分别为筒体轴线上方100mm、筒体轴线下方100mm和筒体轴线下方300mm;
所述的压力变送器口接管(5-7)采用螺纹连接形式,螺纹规格型号为Rc1/2内螺纹,音叉物位开关接管(5-24)采用螺纹连接形式,螺纹规格型号为Rc1/2内螺纹,第一取样口接管(5-25)、第二取样口接管(5-26)、第三取样口接管(5-27)采用螺纹连接形式,螺纹规格型号为R21/2外螺纹,第一取样口接管(5-25)连接第一取样阀(31-1),第二取样口接管(5-26)连接第二取样阀(31-2),第三取样口接管(5-27)连接第三取样阀(31-3),电气接口接管(5-5)伸入分离器内150mm并焊接第二电气接口法兰(5-30);
所述的气出口管线(16)包括第一气出口管线(16-1)、第二气出口管线(16-2)、气出口管线法兰(16-3),第一气出口管线(16-1)、第二气出口管线(16-2)之间连接自力式调节阀(17);
所述的油出口管线(22)包括第一油出口管线(22-1)、第二油出口管线(22-2)、第三油出口管线(22-3)、第四油出口管线(22-4)、油出口法兰(22-5),第一油出口管线(22-1)连接油出口手动阀门(20)和油出口电动调节阀(21),油出口手动阀门(20)另一端连接第二油出口管线(22-2),油出口电动调节阀(21)另一端连接第三油出口管线(22-3),第二油出口管线(22-2)和第三油出口管线(22-3)汇合至第四油出口管线(22-4),第四油出口管线(22-4)焊接油出口法兰(22-5);
所述的水出口管线(25)包括第一水出口管线(25-1)、第二水出口管线(25-2)、第三水出口管线(25-3)、第四水出口管线(25-4)、水出口法兰(25-5),第一水出口管线(25-1)连接水出口手动阀门(27)和水出口电动调节阀(26),水出口手动阀门(27)另一端连接第二水出口管线(25-2),水出口电动调节阀(26)另一端连接第三水出口管线(25-3),第二水出口管线(25-2)和第三水出口管线(25-3)汇合至第四水出口管线(25-4),第四水出口管线(25-4)焊接水出口法兰(25-5);
所述的进液口接管(5-3)、进液口法兰(5-4)、电气接口接管(5-5)、第一电气接口法兰(5-6)、安全泄放口接管(5-8)、安全泄放口法兰(5-9)、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口接管(5-10)、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口法兰(5-11)、气出口接管(5-12)、气出口法兰(5-13)、第一液位计口接管(5-14)、第一液位计口法兰(5-15)、第二液位计口接管(5-16)、第二液位计口法兰(5-17)、油出口接管(5-18)、油出口法兰(5-19)、水出口接管(5-20)、水出口法兰(5-21)、排污口接管(5-22)、排污口法兰(5-23)、人孔(5-29)、第二电气接口法兰(5-30)均采用常规方法焊接而成,接管材料为20#钢,标准为GB/T6479-2013《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法兰选用带颈对焊法兰,标准为HG/T20592-2009《钢制管法兰》,采用锻件车削加工,锻件材质为16MnⅡ级锻件,标准为NB/T47008-2017《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所述的分离器(5)设置两个鞍式支座(29),鞍式支座(29)按照标准NB/T47065.1-2018《容器支座》选取,型号为BⅠ1000-F/S,鞍式支座(29)位置按照标准NB/T 47042-2014《卧式容器》中的规定设置,左侧为BⅠ1000-F,是固定式鞍式支座,右侧为BⅠ1000-S,为滑动式鞍式支座;
所述的水出口电动调节阀(26),选用电动闸阀,连接法兰尺寸为DN50-16,阀体及阀芯选用S304不锈钢;
所述的油出口电动调节阀(20),选用电动闸阀,连接法兰尺寸为DN50-16,阀体及阀芯选用304不锈钢,电动执行机构选用上海澳托克品牌电动执行器,或其他可实现电动调节阀门开度的阀门;
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17),选用美国EMERSON品牌MR98H型,为直接作用式背压调节阀,调节范围为1.0至13.8bar,接口连接形式为法兰连接,阀芯材质为不锈钢;
4)、所述的布液板(6),安装在分离器(5)内部,布液板(6)距离进液口(4)位置右侧200mm,布液板(6)底部与罐内底部留100mm间隙,布液板(6)顶部与罐内顶部留300mm间隙,布液板(6)两侧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与筒体满焊,布液板(6)上均布Φ30圆孔(6-1),横向孔距为60mm,竖向孔距为80mm;
5)、所述的分离器(5)内部设置堰板(14),堰板(14)距离右封头切线400mm,垂直筒体轴线焊接在筒体内侧,堰板(14)顶部与罐内顶部留200mm间隙,堰板(14)周围与筒体焊接部分全部满焊;
6)、所述的分离器(5)内部设置填料(10),填料(10)沿筒体轴线方向长度为900mm,右端距离右封头切线1000mm,筒体内焊接填料框架,填料框架包括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第一轴向角钢(10-3-1)、第二轴向角钢(10-3-2)、第三轴向角钢(10-3-3)、下钢板网(10-4)、第一上部径向角钢(10-5-1)、第二上部径向角钢(10-5-2)、第一支撑板(10-6-1)、第二支撑板(10-6-2)、第三支撑板(10-6-3)、第四支撑板(10-6-4)、第五支撑板(10-6-5)、第六支撑板(10-6-6)、第七支撑板(10-6-7)、第八支撑板(10-6-8)、第一拉筋(10-7-1)、第二拉筋(10-7-2)、第三拉筋(10-7-3)、第四拉筋(10-7-4)、上钢板网(10-8)、波纹板填料(10-9)、第一立筋(10-10-1)、第二立筋(10-10-2)、第三立筋(10-10-3)、第四立筋(10-10-4)、第五立筋(10-10-5)、第六立筋(10-10-6),填料框架为可拆卸式结构,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第一轴向角钢(10-3-1)、第二轴向角钢(10-3-2)、第三轴向角钢(10-3-3)、下钢板网(10-4)、第一上部径向角钢(10-5-1)、第二上部径向角钢(10-5-2)、第一支撑板(10-6-1)、第二支撑板(10-6-2)、第三支撑板(10-6-3)、第四支撑板(10-6-4)、第五支撑板(10-6-5)、第六支撑板(10-6-6)、第七支撑板(10-6-7)、第八支撑板(10-6-8)焊接在分离器(5)筒体内部,其余部分为可拆卸结构,其结构如下:
①分离器(5)内距离右封头切线1000mm处焊接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左侧焊接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距离右侧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900mm,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底部与罐内底部留100mm间隙,顶部与罐内顶部留300mm间隙,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宽度为50mm,两侧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与筒体焊接部分断续焊接;
②在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底部焊接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在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底部焊接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和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采用角钢规格为75×75×6,呈┐┌型放置,角钢一边水平在上侧,上表面距离筒体内壁底部100mm,另一边端部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与筒体焊接,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水平边上表面与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和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焊接,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水平边上表面与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和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焊接,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和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之间间距为900mm;
③在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顶部焊接第一上部径向角钢(10-5-1),在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顶部焊接第二上部径向角钢(10-5-2),第一上部径向角钢(10-5-1)和第二上部径向角钢(10-5-2)采用角钢规格为75×75×6,呈┘└型放置,角钢一边水平在下侧,下表面距离筒体内壁顶部300mm,另一边端部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与筒体焊接,第一上部径向角钢(10-5-1)水平边下表面与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和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焊接,第二上部径向角钢(10-5-2)水平边下表面与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和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焊接,第一上部径向角钢(10-5-1)、第二上部径向角钢(10-5-2)之间间距为900mm;
④在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和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之间垂直焊接第一轴向角钢(10-3-1)、第二轴向角钢(10-3-2)和第三轴向角钢(10-3-3),角钢规格为75×75×6,方向呈┐┌┌型放置,上表面与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上边上表面平齐,第一轴向角钢(10-3-1)、第二轴向角钢(10-3-2)、第三轴向角钢(10-3-3)间距为200mm;
⑤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第一轴向角钢(10-3-1)、第二轴向角钢(10-3-2)、第三轴向角钢(10-3-3)焊接为一个整体,角钢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部焊接下钢板网(10-4),下钢板网(10-4)长边靠近筒体内壁,与筒体内壁之间留20mm间隙,下钢板网(10-4)短边放置在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上,左端距离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最外边留20mm间隙,右端距离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最外边留20mm间隙,下钢板网(10-4)与第一下部径向角钢(10-2-1)、第二下部径向角钢(10-2-2)接触的部位焊接在一起,下钢板网(10-4)标准为GB/T26941.6-2011《隔离栅 第6部分 钢板网》,型号为ⅠGW 2.5×36,材质为S30408;
⑥第一弧形板挡条(10-1-1)左侧垂直焊接第一支撑板(10-6-1)、第二支撑板(10-6-2),第一支撑板(10-6-1)焊接高度为筒体轴向上方200mm,第二支撑板(10-6-2)焊接高度为筒体轴线下方200mm,第二弧形板挡条(10-1-2)左侧垂直焊接第三支撑板(10-6-3)、第四支撑板(10-6-4),第三支撑板(10-6-3)焊接高度为筒体轴向上方200mm,第四支撑板(10-6-4)焊接高度为筒体轴线下方200mm,第一支撑板(10-6-1)、第二支撑板(10-6-2)、第三支撑板(10-6-3)、第四支撑板(10-6-4)尺寸为85mm×60mm,宽度方向居中,长度方向距离内边30mm处开Φ18圆孔;
⑦第三弧形板挡条(10-1-3)右侧垂直焊接第五支撑板(10-6-5)、第六支撑板(10-6-6),第五支撑板(10-6-5)焊接高度为筒体轴向上方200mm,第六支撑板(10-6-6)焊接高度为筒体轴线下方200mm,第四弧形板挡条(10-1-4)右侧垂直焊接第七支撑板(10-6-7)、第八支撑板(10-6-8),第七支撑板(10-6-7)焊接高度为筒体轴向上方200mm,第八支撑板(10-6-8)焊接高度为筒体轴线下方200mm,第五支撑板(10-6-5)、第六支撑板(10-6-6)、第七支撑板(10-6-7)、第八支撑板(10-6-8)尺寸为85mm×60mm,宽度方向居中,长度方向距离内边30mm处开Φ18圆孔;
⑧第一支撑板(10-6-1)与第三支撑板(10-6-3)之间安装第一拉筋(10-7-1),第二支撑板(10-6-2)与第四支撑板(10-6-4)之间安装第二拉筋(10-7-2),第五支撑板(10-6-5)与第六支撑板(10-6-6)之间安装第三拉筋(10-7-3),第七支撑板(10-6-7)与第八支撑板(10-6-8)之间安装第四拉筋(10-7-4),第一拉筋(10-7-1)、第二拉筋(10-7-2)、第三拉筋(10-7-3)和第四拉筋(10-7-4)均为矩形钢板,采用厚度为6mm钢板加工而成,宽度为50mm,两端距离端部30mm处开2个Φ18圆孔,与支撑板使用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包括全螺纹螺柱和螺母,全螺纹螺柱规格为M16,材质为35CrMoA,长度为90mm,螺母规格为M16,材质为30CrMo;
⑨第一拉筋(10-7-1)和第二拉筋(10-7-2)之间焊接第一立筋(10-10-1)、第二立筋(10-10-2)、第三立筋(10-10-3),第一立筋(10-10-1)、第二立筋(10-10-2)、第三立筋(10-10-3)均为矩形钢板,采用厚度为6mm钢板加工而成,宽度为50mm,第一立筋(10-10-1)、第二立筋(10-10-2)和第三立筋(10-10-3)之间间距为300mm;
⑩第三拉筋(10-7-3)和第四拉筋(10-7-4)之间焊接第四立筋(10-10-4)、第五立筋(10-10-5)、第六立筋(10-10-6),第四立筋(10-10-4)、第五立筋(10-10-5)、第六立筋(10-10-6)均为矩形钢板,采用厚度为6mm钢板加工而成,宽度为50mm,第四立筋(10-10-4)、第五立筋(10-10-5)和第六立筋(10-10-6)之间间距为300mm;
⑪所述的波纹板填料(10-9),型号为P250Ⅰ-1000,厚0.25mm,材质为S30408,波纹板填料(10-9)分为6层布置,每层厚度为150mm,每层波纹板填料(10-9)分块,宽度不超过350mm;
7)、所述的分离器(5)内部设置变频聚结模块(7),变频聚结模块(7)沿筒体轴线方向长度为500mm,左端距离左封头切线800mm,变频聚结模块(7)包括分布器(7-1)、卡套接头(7-2)、不锈钢穿线管(7-3)、隔板(7-4)、电极板(7-5)、固定角钢(7-6)、第一固定板(7-7)、第二固定板(7-8)、第一支撑板(7-9)、第二支撑板(7-10)、第三支撑板(7-11)、第四支撑板(7-12)、第五支撑板(7-13)、第六支撑板(7-14)、第一立柱(7-15)、第二立柱(7-16)、第三立柱(7-17)、第四立柱(7-18)、第一定位槽(7-19)、第二定位槽(7-20)、第三定位槽(7-21)、第四定位槽(7-22)、第一堵板(7-23)、第二堵板(7-24)、限位板(7-25);
所述的分布器(7-1),包括第一接管(7-1-1)、第二接管(7-1-2)、第三接管(7-1-3)、分布器对接法兰(7-1-4)、第一管帽(7-1-5)、第二管帽(7-1-6)、三通(7-1-7)、第一接线口(7-1-8)、第二接线口(7-1-9)、第三接线口(7-1-10)、第四接线口(7-1-11)、第五接线口(7-1-12)、第六接线口(7-1-13)、第七接线口(7-1-14);
所述的第一接管(7-1-1)一端焊接分布器对接法兰(7-1-4),第一接管(7-1-1)另一端焊接三通(7-1-7),三通(7-1-7)另外两边分别焊接第二接管(7-1-2)、第三接管(7-1-3),第二接管(7-1-2)左端焊接第一管帽(7-1-5),第三接管(7-1-3)右端焊接第二管帽(7-1-6),在第二接管(7-1-2)、第三接管(7-1-3)和三通(7-1-7)焊接而成的整体上焊接第一接线口(7-1-8)、第二接线口(7-1-9)、第三接线口(7-1-10)、第四接线口(7-1-11)、第五接线口(7-1-12)、第六接线口(7-1-13)、第七接线口(7-1-14),第二接线口(7-1-9)、第三接线口(7-1-10)和第七接线口(7-1-14)位于水平方向,第一接线口(7-1-8)、第四接线口(7-1-11)、第五接线口(7-1-12)、第六接线口(7-1-13)位于竖直方向;
所述的隔板(7-4),采用厚度为5mm的不锈钢板加工制造,剪切至和电极板(7-5)相同尺寸,即420mm×420mm,剪切后去除毛刺;
所述的固定角钢(7-6)、第一固定板(7-7)、第二固定板(7-8)、第一定位槽(7-19)、第二定位槽(7-20)与分离器(5)内壁焊接为一体,变频聚结模块(7)其余部分为可拆卸式结构,其结构如下:
①固定角钢(7-6)两端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角钢呈└型放置,角钢水平边在底部焊接在筒体内下侧,底边上表面距离筒体轴线259mm;
②第一固定板(7-7)、第二固定板(7-8)尺寸相同,外形近似梯形,侧边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焊接在筒体内侧,第一固定板(7-7)、第二固定板(7-8)上各开Φ14圆孔,开孔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开孔中心距离筒体轴线水平面尺寸为211mm;
③第一定位槽(7-19)、第二定位槽(7-20)尺寸相同,呈└ ┘型布置,端部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焊接在筒体内壁上,在角钢竖直边上由中心向两侧交替开矩形槽,中心开22mm矩形槽,向两侧依次交替开宽度为6mm和宽度为22mm的矩形槽,第一定位槽(7-19)和第二定位槽(7-20)均在两端距离中心405mm处开2个Φ14圆孔;
④第三定位槽(7-21)、第四定位槽(7-22)尺寸相同,长度为840mm,呈┌ ┐型布置,在角钢竖直边上由中心向两侧交替开矩形槽,中心开22mm矩形槽,向两侧依次交替开宽度为6mm和宽度为22mm的矩形槽,第三定位槽(7-21)和第四定位槽(7-22)在竖直边两端距离中心405mm处开2个Φ14圆孔;
⑤第一支撑板(7-9)、第二支撑板(7-10)、第三支撑板(7-11)垂直焊接在第一定位槽(7-19)和第二定位槽(7-20)底部,第一支撑板(7-9)、第二支撑板(7-10)、第三支撑板(7-11)平行布置,间距为250mm,第四支撑板(7-12)、第五支撑板(7-13)、第六支撑板(7-14)垂直焊接在第三定位槽(7-21)、第四定位槽(7-22)顶部,均布焊接,间距为250mm;
⑥第一立柱(7-15)、第二立柱(7-16)采用规格为40×40×4的角钢制造,材质为Q235B,在角钢一边上跨中开两个Φ14圆孔,两圆孔间距为422mm,第一立柱(7-15)、第二立柱(7-16)安装在第一定位槽(7-19)和第三定位槽(7-21)两端位置,通过在开孔处安装螺栓螺母连接;
⑦第三立柱(7-17)、第四立柱(7-18)采用规格为40×40×4的角钢制造,材质为Q235B,在角钢一边中心开一个Φ14圆孔,两端跨中间距422mm开两个Φ14圆孔,第三立柱(7-17)、第四立柱(7-18)安装在第二定位槽(7-20)和第四定位槽(7-22)两端对应位置,通过在开孔处安装螺栓螺母连接;
⑧在第一立柱(7-15)、第一定位槽(7-19)、第三定位槽(7-21)与筒体之间形成的长条形弧形间隙处焊接第一堵板(7-23),在第二立柱(7-16)、第二定位槽(7-20)、第四定位槽(7-22)与筒体之间形成的长条形弧形间隙处焊接第二堵板(7-24),第一堵板(7-23)、第二堵板(7-24)尺寸相同,靠近筒体一侧按照筒体内曲面切割成曲边,另一边为直边,第一堵板(7-23)与第一立柱(7-15)之间留有10mm间隙,第二堵板(7-24)与第二立柱(7-16)之间留有10mm间隙,第一堵板(7-23)、第二堵板(7-24)上端与第三定位槽(7-21)焊接,下端与第一定位槽(7-19)焊接;
⑨限位板(7-25)跨中开2个Φ14圆孔,2个孔的中心距配合第三立柱(7-17)、第四立柱(7-18)的中心开孔位置定,安装完电极板(7-5)后将限位板(7-25)安装在最第三立柱(7-17)、第四立柱(7-18)上,通过两个中心开孔螺栓连接;
8)、所述的PLC控制柜(19),设有触摸屏、手动开关、工作指示灯、故障报警器,触摸屏可以显示阀门、泵的工作状态和仪表测得的数据,可以手动修改自动化程序参数,手动开关可以手动开启和停止进液泵(2)、油出口电动调节阀(20)和水出口电动调节阀(26),PLC系统设定程序,采集分离器(5)内的液位参数、温度参数、油水界面高度,通过程序控制液位与电动阀门连锁,实现全自动运行;
所述的进液泵(2),选用单螺杆泵,扬程为50米,流量5m³/h;
所述的液位计(18),选用侧装式磁翻板液位计,电伴热带远传,量程300~800mm,精度±5mm,输出信号为4~20mA,连接型式为法兰连接,接液材质为316SS;
所述的射频导纳界面变送器(34),选用电容式变送器,探头为杆式探头,量程为200~1000mm,测量精度±0.1%,供电电源为24V DC,输出信号为4~20mA,接液材质为316SS+TFE,接头形式为法兰连接;
所述的音叉物位开关(30),选用供电电源为24V DC,常开干触点,探头材质为316SS,探头长度为250mm,连接形式为;
所述的压力变送器(33),选用智能型压力变送器,测量范围为0~1.0MPa,精度±0.1%,供电电源为24V DC,输出信号为4~20mA,接液材质为316SS,接头形式为1/2”NPT外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华北石油迪威尔石化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华北石油迪威尔石化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9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滑隔热杯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柔性洗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