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防撞警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5307.5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春;徐立新;刘卫星;孙旭;傅一帆;刘磊;张继彪;汪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2/16 | 分类号: | B63B22/16;B63B22/04;E02D29/067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肖进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斜拉式 悬浮 隧道 警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防撞警示系统,包括警示浮标装置和水下警示锚缆装置。警示浮标装置包括多个浮标、多根固定缆索和多个警示灯;多个浮标沿水中悬浮隧道的轴线方向间隔地设在水中悬浮隧道上方的水面上;多个固定缆索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浮标与水中悬浮隧道之间;多个警示灯一一对应地附着在多个浮标的顶部。水下警示锚缆装置包括两根水下警示缆、多根挂索和多条警示灯带;两根水下警示缆平行地设在所述水中悬浮隧道的两侧,多根挂索间隔地悬挂在两根水下警示缆上;多条警示灯带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根挂索上。本发明的防撞警示系统,既能警示水面上的通航物,也能警示水中的潜航器,能有效减少悬浮隧道被撞击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隧道,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防撞警示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中悬浮隧道,英文名称为“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简称“SFT”。在意大利又称“阿基米德桥”,简称“PDA”桥。一般由浮在水中一定深度的管状体(该管状体的空间较大,足以适应道路和铁道交通的要求)、支撑系统(锚固在海底基础上的锚缆、墩柱或水上的浮箱)及与两岸的构筑物组成。它是交通运输工具跨越被深水分隔的两岸之间的一种新型结构物,适用于所有需在水中穿行的交通运载工具,可通行火车、汽车、小型机动车和行人,还可以做成穿行各种管道和电缆的服务通道。水中悬浮隧道和传统的沉埋隧道或掘进隧道的区别是:悬浮隧道结构被水包围着,既不是位于地层上也不穿越地层,而是主要依靠其自身结构的重力、结构受到的浮力以及支撑系统的锚固力来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悬浮隧道四周密封,这种结构具有普通隧道的所有特点,从使用的观点来看应被认为是“隧道”而不是“桥梁”。
虽然悬浮隧道与沉管隧道、深埋隧道、桥梁等跨海通道方案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悬浮隧道的设计、施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尚无建成的悬浮隧道。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七个国家(挪威、意大利、日本、中国、瑞士、巴西、美国)在研究,研究发现的诸多技术问题主要有:总体结构布置、隧道材料、锚固系统结构型式、隧道连接型式、接岸结构设计、隧道结构可实施性、施工与营运风险等。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决定了悬浮隧道能否从可行性方案走向实际工程。随着悬浮隧道关注度越来越广,其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悬浮隧道所在施工水域往往需要具备通航功能,需要满足水面船舶及水中潜航器等航行物的正常通行要求。由于隧道悬浮于水面以下,几乎不可能被人眼发现和识别,航行物通过隧道时若不能辨别隧道所在的位置则易发生碰撞事故,这无论是对隧道还是航行物本身都是不能允许的。因此,在悬浮隧道上设置防撞警示标志就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而提供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防撞警示系统,它既能警示水面上的通航物,也能警示水中的潜航器,覆盖了所有水中航行物,能有效减少悬浮隧道被撞击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