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藿香醇在制备防治化疗药物诱导的肠道黏膜炎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3521.7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1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煜洪;苏子仁;陈建南;黎玉翠;吴嘉振;甘宇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045 | 分类号: | A61K31/045;A61P1/04;A61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藿香 制备 防治 化疗 药物 诱导 肠道 黏膜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广藿香醇在制备防治化疗药物诱导的肠道黏膜炎药物中的应用。由于广藿香醇可显著降低小肠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MPO水平,提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抑制TLR2/MyD88/NF‑κB通路,降低TLR2和MyD88蛋白的表达,并抑制κBα磷酸化。广藿香醇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功能,使得Butyricimonas、rc4_4、普罗维登斯菌属、双岐杆菌和Flexispira在肠道中成为优势菌群;提高益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因此,广藿香醇的具有抗炎和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可用于制备防治化疗药物所致的肠道黏膜炎药物或抗肿瘤药物的辅助用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广藿香醇在制备防治化疗药物诱导的肠道黏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肠道黏膜炎(intestinal mucositis)是肿瘤患者在经过抗肿瘤药物化疗后主要出现的肠道炎症和溃疡。黏膜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出血、营养不良、感染以及其他致命的并发症。有数据统计,超过10%以上的肿瘤患者在经过五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或伊立替康(CPT-11/Irinotecan)等药物治疗后会出现肠道黏膜炎的并发症,而且合用抗肿瘤药物会增加发生肠道黏膜炎的可能性。例如在大肠癌患者中,合用五氟尿嘧啶与顺铂,或者五氟尿嘧啶与伊立替康治疗后,腹泻发病率为10%,而合用五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的患者,腹泻发病率则增加至20%。
以往的研究认为化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肠黏膜炎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能够直接损伤肠基底侧上皮细胞,破坏肠上皮细胞的新生能力,从而导致肠上皮萎缩,变薄和溃疡。然而近年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化疗诱导的肠黏膜炎并不仅仅是化疗药物对肠上皮细胞的直接损失作用,更多的是由与黏膜相关的所有因子和细胞一系列动态调控和相互作用等复杂过程所引发。此外,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消化道黏膜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且在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目前报道已有部分药物可以治疗由化疗导致的肠黏膜炎,例如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米诺环素(Minocycline)以及多叶奇果菌等。但由于这部分药物是通过单靶点的方式干预疾病,因此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越来越多的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证实,中医药在防治肠道黏膜炎方面有良好疗效和独特优势,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对肠道黏膜炎的防治作用,对于研发安全、高效的抗肠道黏膜炎药物或者辅助抗肿瘤用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岭南地产药材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是中医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中药,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和胃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湿阻中焦,脘痞呕吐等胃肠疾患。而中医认为肠道黏膜炎的主要病位在肠腑,其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辨证分型主要为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与广藿香适应症相似。因此,广藿香可能具有治疗肠黏膜炎的潜在功效。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PA)是广藿香油含量最高的活性物质,在药理药效研究中发现广藿香醇除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保护胃、肠、肝等多种器官等的生物活性外,同时还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因此,广藿香醇应具有通过动态调控黏膜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蛋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与分布来防治肠道黏膜炎的作用。但目前尚无专利申请公开广藿香醇具有防治肠道黏膜炎的功效及其在治疗肠道黏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广藿香醇治疗化疗药物诱导的肠道黏膜炎的医药新用途。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广藿香醇在制备防治化疗药物诱导的肠道黏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药物包括广藿香醇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优选地,所述药物中广藿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0.57~48.78%。
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是片剂、胶囊剂、滴丸、颗粒剂或口服液中的其中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