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震缓冲功能的电梯轿厢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3265.1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波;颜海兵;胡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18 | 分类号: | B66B5/18;B66B5/16;B66B5/28;B66B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震 缓冲 功能 电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震缓冲功能的电梯轿厢,包括上端连接有牵引座的轿厢本体,牵引座上端连接有牵引绳组,轿厢本体上端四角处均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挤压板,位于牵引座一侧的一对第一电动伸缩杆之间设置有辅助缓冲装置,轿厢本体下端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挤压板,轿厢本体下端中心处连接有电源盒,且电源盒一侧设有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与轿厢本体下端连接,辅助缓冲装置包括气泵和气囊。本发明通过设置的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以及辅助缓冲装置,可在电梯轿厢意外坠落时起到较好的缓冲阻停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震缓冲功能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电梯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中。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乘客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电梯需要安装必要的安全检测和安全保障装置,比如电梯缓冲器。缓冲器是电梯安全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梯出现故障或事故蹲底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缓解电梯或电梯里的人免受直接的撞击。电梯缓冲器的类别也有很多,但现有的电梯缓冲器或多或少有着一些缺点,或者有能改进的地方,例如一些缓冲器最基本的缓冲效果不佳,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性;一些缓冲器结构复杂;一些电梯缓冲器的缓和效果很好但不能解决电梯连续震动的现象,还有一些电梯缓冲器由于其构成材料或装配方式而不利于对其进行维修保养,还有些蓄能型缓冲器弹力较大,有可能对乘客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梯缓冲装置[201721025209.9],包括电梯底坑,电梯底坑的内部设置有电梯轿厢,电梯底坑的底部设有缓冲装置,电梯轿厢底部设置有第二内壁,电梯轿厢底部和第二内壁之间设有安全气囊,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底座,缓冲底座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缓冲器,缓冲底座的内部设有液压缓冲装置,液压缓冲装置包括液压缸体和活塞杆,活塞杆一端设在液压缸体的内部,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液压缸体的外侧并连接有受撞头,液压缸体的内部设有活塞、挡块和复位弹簧,活塞和挡块均通过螺母固定在活塞杆上,复位弹簧设置在液压缸体内腔的下表面。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电梯缓冲器结构复杂、缓冲效果差、反弹力大的问题,但是在轿厢意外坠落时,现有的具有防震缓冲功能的电梯轿厢难以得到有效的阻停作用,导致电梯事故频频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震缓冲功能的电梯轿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震缓冲功能的电梯轿厢,包括上端连接有牵引座的轿厢本体,所述牵引座上端连接有牵引绳组,所述轿厢本体上端四角处均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挤压板,位于所述牵引座一侧的一对第一电动伸缩杆之间设置有辅助缓冲装置,所述轿厢本体下端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挤压板,所述轿厢本体下端中心处连接有电源盒,且电源盒一侧设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轿厢本体下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外侧套设有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外侧套设有第二防护壳,且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均与轿厢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挤压板远离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橡胶块,所述第一挤压板远离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同样连接有缓冲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缓冲橡胶块表面包裹有密封膜,且密封膜表面连接有打磨层。
优选的,所述辅助缓冲装置包括气泵和气囊,且气囊与气泵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辅助缓冲装置还包括辅助缓冲盒,所述气泵和气囊均位于辅助缓冲盒的收纳槽中。
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上端口处连接有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