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冶金炉温度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2776.1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1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易小林;邵振华;罗坤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爱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9/00 | 分类号: | F27D19/00;F27D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金 炉温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冶金炉温度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其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某段时期内冶金炉顶部的炉顶温度、中部的炉中温度以及底部的炉底温度数据,并分别计算温度平均值和温度方差;S2、获取冶金炉不同部位的实时温度;S3、若任一部位的实时温度均未超过对应的报警阈值,则根据实时温度以及对应温度平均值和温度方差计算预警值Lv;S4、根据不同的预警值产生不同的预警信号。本发明通过获取冶金炉不同部位的温度实时数据,并将其与温度平均值、方差关联,以建立分级预警机制,由此避免误报、漏报的情况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冶金炉温度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需要对高温反应炉的温度进行监控,否则温度过低会造成金属冶炼效果差,温度过高则会造原料损失或者金属成品不合格,甚至是炉内粘结,造成重大的损失。
如申请号为201520175006.2(“一种基于PLC的冶金加热炉温度实时检测系统”)的专利申请中即公开了将多个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冶金加热炉内多处位置,在使用前,先通过参数设置单元对理论加热温度与炉内实际加热温度之间的偏差值的上限值进行设定,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对加热炉内多处位置的加热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求解出加热炉内实际加热温度,同时理论温度估算单元根据加热炉的加热功率对加热炉的理论加热温度进行推算对比分析,并将分析得出的偏差值传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判断当偏差值大于上限值,报警单元发出报警提示,反之,不报警。
但上述方案中,其只是通过炉内不同位置的温度计算出1个热炉内实际加热温度,再将其与理论加热温度比较,但由于高温反应炉不同部位对于温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如炉顶温度要求在350~550℃范围之间,炉中温度在2000~3000℃,炉底温度在1200-1800℃,每个部位都需要进行监测,此外,冶金炉温度超过危险阈值的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通过高温反应炉不同部位的反应条件、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以及是否正常运行等因素综合决定,因此仅1个热炉内实际加热温度不能满足高温反应炉不同部位的温度监测需求,也无法体现出单一温度传感器变化对于整个热炉内实际加热温度的影响,因此会导致温度监测结果不准确,如当某一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会导致误报、漏报,从而导致生产整体停止,影响正常的生产节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冶金炉温度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其通过获取冶金炉不同部位的温度实时数据,并将其与温度平均值、方差关联,以建立分级预警机制,由此避免误报、漏报的情况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冶金炉温度监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某段时期内冶金炉顶部的炉顶温度、中部的炉中温度以及底部的炉底温度数据,并假定该段时期内的炉顶温度、炉中温度以及炉底温度均属于正态分布,分别计算炉顶温度、炉中温度以及炉底温度在该段时间内的温度平均值和温度方差;所述温度平均值和温度方差为炉顶温度平均值tv、炉顶温度方差dt、炉中温度平均值mv、炉中温度方差dm、炉底温度平均值rv、炉底温度方差dr;
S2、在冶金炉顶部、中部以及底部对应设置顶部温度传感器、中部温度传感器以及底部温度传感器,以对应对冶金炉顶部、中部以及底部进行实时温度监测,以对应获取冶金炉的顶部实时温度T、中部实时温度M以及底部实时温度R;
S3、若顶部实时温度T、中部实时温度M以及底部实时温度R中的任一个均未超过对应的报警阈值,则根据顶部实时温度T、中部实时温度M以及底部实时温度R以及对应的上述温度平均值和温度方差计算预警值Lv,预警值Lv的计算公式(1)如下:
S4、根据不同的预警值产生不同的预警信号。
优选的,若顶部实时温度T、中部实时温度M以及底部实时温度R中的一个或多个超过对应的报警阈值,则直接产生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爱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爱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27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