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车间施工作业智能安全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1479.5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0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金仁才;孔炯;张辉宜;钱元弟;柳荣芳;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车间 施工 作业 智能 安全 报警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钢车间施工作业智能安全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属于安全生产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一个报警主控单元和两个测距传感单元,报警主控单元安装在施工作业区,两个测距传感单元分别安装在上料区和卸料区附近,报警主控单元和测距传感单元均采用便携式设计且设有耐高温外罩,避免了钢水溅溢损坏设备,并能根据施工需求灵活安装,不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装且不会影响生产过程,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报警信息,经报警主控单元多种报警方式进行报警,有效进行了报警且减少了人力消耗。另外,施工作业区设置有与报警主控单元绑定的图像采集装置,在施工作业区存在未及时撤离人员时,必要情况下进行二次报警,保证了人员能够全部撤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生产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炼钢车间施工作业智能安全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炼钢加料车间中,行车在加料区和卸料区之间往复移动运料,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需要对某些部位进行技改施工作业时,常常会受到加料行车运行的干扰,同时钢包起重机运行时有铁水溢溅、高温等风险,且生产安全规定:行车带料运行区域严禁站人。因此,当行车运行至作业区域附近时,作业人员应当及时撤离。现有行车运行时自带报警声,但由于炼钢加料车间长度通常为400m左右,且生产环境噪音巨大,行车自带的报警声对远处(如200m)作业人员起不到应有的报警作用。
目前通常的安全管理做法是:三名辅助人员通过对讲机喊话联络,即一个人站在行车加料区附近,一个人站在行车卸料地附近,一个人站在施工作业区,三方通过对讲机告知行车的运行状态。行车一旦运行作业,由相应区域的安全辅助人员通过对讲机通知作业人员撤离行车运行区域,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但这种方法劳动强度较大,且人员监测行车运行轨迹时可能存在疏忽,存在安全隐患。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ZL2017204107399,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1月2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铁路施工安全防护报警系统,该申请案包括地面报警终端、车载报警终端和车站监控终端,车载报警终端将列车行驶信息传送至地面报警终端和车站监控终端,地面报警终端采集施工地点的位置信息并传送至车站监控终端,当有施工地点位置信息传送至车站监控终端时,车站工作人员调整列车行驶路线;当列车与施工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地面报警终端和车载报警终端的通信距离时,车站监控终端、车载报警终端和地面报警终端的报警模块均发出警报,施工人员撤离施工地点;若施工人员未及时撤离时自动制动装置进行制动停下列车。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铁路施工安全防护报警的有效性。但该申请案的报警系统较为复杂,应用于炼钢加料车间成本较高,且对于炼钢加料车间是不允许行车停止的,因此该申请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炼钢加料车间。
又如,中国专利号ZL2016109581432,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9月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轨道交通施工人员安全报警系统及方法,该申请案所公开的报警系统包括实时检测施工点安全施工范围边界与行驶中列车间距离的测距模块、在安全施工范围的边界处与行驶中列车间的距离达到安全距离阈值时向报警模块发出告警撤离命令,并向施工点安全界限模块发送人员出清检查命令的信息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告警撤离命令发出告警提示的报警模块及根据检测安全施工范围内的人员撤离情况的施工点安全限界模块。该方法在车辆和施工点分别安装测距及报警设备,在车辆接近时实时提醒人员与车辆距离。该申请案利用完整且自动的施工人员报警体系替代了原人工告警方式。但该申请案同样存在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炼钢加料车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在炼钢车间生产环境下从事施工作业,采用三人喊话通知作业人员行车的运行状态的安全管理方式,劳动量较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炼钢车间施工作业智能安全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测距传感装置并进行无线传输,无需辅助人员喊话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报警,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生产。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4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