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固定化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8340.5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5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坤;于文赫;郭赛赛;唐景春;刘小妹;郑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10;C12N11/084;C12N11/14;B09C1/10;C12R1/3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张德斌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固定 化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复合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石油烃降解菌的菌悬液;其中,所述石油烃降解菌为假单胞假碱菌、固氮假单胞菌、威尼斯不动杆菌及鞘氨醇单胞菌中的三种或四种的组合,且每种石油烃降解菌的用量相同;
(2)向所述菌悬液中加入生物炭,并混合均匀以使石油烃降解菌充分吸附到生物炭上,得到生物炭-菌液混合液;
步骤(2)中,以配制菌悬液所用的NaCl溶液及配制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混合NaCl水溶液所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之和为100%计,所述生物炭的质量浓度为1%-5%;
(3)将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混合NaCl水溶液与所述生物炭-菌液混合液混合均匀,以使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和生物炭之间进行交联固定化,再将所得混合液逐滴滴加到CaCl2-硼酸溶液中,以NaCl水溶液对所得混合液进行清洗后,将混合液置于无菌培养基平板上,自然晾干,得到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生物炭复合固定化菌剂;
所述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混合NaCl水溶液按照以下步骤制得:
将海藻酸钠及聚乙烯醇于NaCl水溶液中溶解均匀,于121℃灭菌20分钟后,得到所述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混合NaCl水溶液,以配制NaCl水溶液所用蒸馏水的总重量为计算基准,所述NaCl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9%;
步骤(3)中,以配制菌悬液所用的NaCl溶液及配制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混合NaCl水溶液所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之和为100%计,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5%,聚乙烯醇的浓度为1%-3%;
以配制菌悬液所用的NaCl溶液及配制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混合NaCl水溶液所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之和为100%计,所述CaCl2-硼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4%;
步骤(3)中,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混合NaCl水溶液与所述生物炭-菌液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2:1;
步骤(3)中,以配制NaCl水溶液所用蒸馏水的总重量为计算基准,所述NaCl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制备石油烃降解菌的菌悬液,包括:
将石油烃降解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用无菌的NaCl水溶液洗涤,再加入NaCl水溶液,得到菌悬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LB液体培养基的总体积计算,所述石油烃降解菌的接种量为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配制NaCl水溶液所用蒸馏水的总重量为计算基准,所述NaCl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B液体培养基按照以下步骤制得:
称取10g的NaCl,10g的胰蛋白胨,5g的酵母浸粉,加入到1L蒸馏水中溶解,将所得混合液的pH值调至7.2-7.4后,于121℃灭菌20min,得到LB液体培养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生物炭是以麸皮为原料,于300±10℃裂解2-3h后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均匀所需时间为2-3h。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aCl2-硼酸溶液按照以下步骤制得:
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再加入一定量的硼酸调节pH至6.8,得到所述CaCl2-硼酸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交联固定化时间为15-30min。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复合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固定化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3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