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7538.1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何玉洁;席瑞娇;王喜胜;胡大波;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处理 装置 及其 处理 方法 | ||
1.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化粪池及设于化粪池后方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粪池与人工湿地之间设有可利用自然复氧的方式增加污水溶解氧的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具有进水管、排泥孔与出水管,所述清水池的进水管与化粪池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人工湿地对应清水池的一侧设有与清水池出水管相连通的布水渠,所述人工湿地的另一侧设有用于收集处理后达标水的集水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本体以及分别设于湿地本体内部两侧的布水区与集水区,所述布水区与集水区之间设有组合填料层,所述组合填料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生物炭层、沉积物/黄沙混合物层、黄沙层、砾石层,其中湿地植物种植在沉积物/黄沙混合物层,所述湿地本体的一侧上方设有用于连通布水渠的进水孔或进水槽,所述湿地本体的一侧下方设有用于将处理后的达标水排入至集水渠的排水孔或排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层为植物生物质,所述植物生物质为柳树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物/黄沙混合物层中的混合物为沉积物与黄沙,沉积物和黄沙的重量比例为2 : 1,其中沉积物中的含水量为30~40%,黄沙的粒径为2.3~3.0 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层(22): 沉积物/黄沙混合物层(23): 黄沙层(24): 砾石层(25)的高度比例为1 : 8~10 : 2~3 : 3~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粪池的上方设有用于加快生化反应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化粪池上部的搅拌杆、设于搅拌杆左右两侧的搅拌球以及用于驱动搅拌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粪池包括外池及置于外池内的生化反应池,所述外池的内壁与生化反应池的外壁之间具有储水腔,所述生化反应池的底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底沿为连续连接的锯齿状结构,所述清水池的进水管与外池的储水腔的上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池为方便污泥沉淀的U型池,所述U型池的底部两侧为向内倾斜的斜坡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应池的入口处设置有格栅。
10.利用上述权利要求1-9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1):将污水通过格栅进入化粪池,在化粪池内借助微生物通过生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在生化反应中可通过搅拌装置定时搅拌,以加速生化反应的速率;
2):将经过化粪池处理的污水排入清水池,清水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沉积物的同时还利用自然复氧的方式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
3):将经清水池复氧处理后的污水通入布水渠,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沉淀处理;
4):将布水渠内二次沉淀后的污水排入人工湿地的布水区,进入布水区的污水再以水平潜流方式进入至人工湿地的组合填料层,依次通过组合填料层的生物炭层、沉积物/黄沙混合物层、黄沙层及砾石后排入至集水区,再经集水区排至集水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未经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5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