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盛装薯块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3310.5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马玉财;卢存壮;傅振升;尹瀛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9/08 | 分类号: | A01C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盛装 装置 | ||
本公开及农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盛装薯块的装置。本发明设计一种盛装薯块的装置包括薯勺,薯勺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两端分别焊接一个肋板,连接板焊接连接盛装勺,盛装勺底部开设一个圆形底孔,盛装勺右侧上端面的圆周边缘处焊接连接一个薯勺舌。通过薯勺的结构优化实现精准取种,使得在装取薯种、运送薯种以及排送薯种的过程中更加顺利,进一步实现有序播种,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农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盛装薯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用领域,马铃薯的种植绝大部分主要依靠人、畜等传统耕作方式,这严重阻碍了马铃薯的年总产量。薯勺作为马铃薯的重要排种机构,其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会影响马铃薯的播种率及其生产量。然而传统的薯勺设计结构通常存在种薯时掉落,进一步将导致漏播、重播及种间距离不一致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薯勺设计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盛装薯块的装置,旨在一种准确控种、方便装种、高效播种的薯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播种质量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本公开涉及一种盛装薯块的装置,包括薯勺,薯勺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焊接一个肋板,连接板焊接连接盛装勺,盛装勺底部开设一个圆形底孔,盛装勺上端面的右侧圆周边缘处焊接连接一个薯勺舌;连接板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到排种链上,排种链位于大链轮和驱动轮上,大链轮和驱动轮位于排种链两端;输种管的一端围绕在大链轮上,沿着大链轮的圆周方向,围绕的长度为大链轮的半圆弧长,输种管的另一端沿着连接大链轮与驱动轮的直线方向并超过沿该直线方向上的驱动轮的最低端;种箱通过绑带与输种管连接;驱动轮位于种箱中;所述薯勺在排种链一侧间隔分布,相邻两个薯勺之间的间距为20~40mm。
进一步的,连结板上开设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位于连接板的两端;
进一步的,底孔是一个通孔,并做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盛装勺勺体采用碗状结构。
进一步的,盛装勺勺体内表面的曲面进行光滑处理,并将薯勺上端面的圆周边缘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地轮移动驱动中间轴转动驱动驱动轮转动;
进一步的,种箱与输种管的连接方式不限于绑带,也可是环形卡箍固定;
进一步的,大链轮安装在大链轮轴上,驱动轮安装在中间轴上;
进一步的,种箱上端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发明薯勺的设计主要采用碗状结构,薯勺上端面的圆周边缘向外延伸,薯勺内表面为光滑曲线过渡表面设计,使得装取薯种、运送薯种以及排送薯种过程更为顺滑;在排种链上均匀分布,通过排种链的带动下实现种间距均匀分布;
2.盛装勺底部开设一个圆形底孔,可以实现薯块上的农药残留及时排出,薯块过大时能够卡接薯块,增大了盛装薯块的空间;盛装勺上端面的右侧圆周边缘处焊接连接一个薯勺舌,更高效将薯块装入薯勺中,将薯块更易滑落至薯勺内,同时能够增大与薯块的接触面积,防止在装入薯块过程中发生漏种;
本发明薯勺的设计能够实现精准装种、有序播种、运送稳定、不漏种、不多种的效果,避免了播种时漏种、重播和株距不均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薯勺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总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