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尼龙工件超长深孔钻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3276.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0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胡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6D7/06;B26D7/02;B26D7/18;B26D7/08;B26D7/3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元伟 |
地址: | 4007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工件 超长 深孔钻削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尼龙工件超长深孔钻削设备,包括有工件固定支架、水冷机构、车床电钻、吸料机构、吹料机构、工作台、滚子链上料机构、抓料机器人和卸料机构,工件固定支架、车床电钻、均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并且车床电钻的工作端朝向工件固定支架的工作端,吹料机构和吸料机构的工作端均位于工件固定支架和车床电钻之间,水冷机构的工作端安装于工件固定支架的工作端,滚子链上料机构、抓料机器人和卸料机构均位于工作台的一侧,该技术方案可以使尼龙工件得到稳定的支撑,同时开始进行钻削工序,并保证钻削过程的轴线保持一致,可以使钻削的过程保持高效的生产,不必担心尼龙工件发热后会卡死钻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尼龙工件超长深孔钻削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710430249.X一种使用方便的尼龙加工用切割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呈圆柱状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圆盘状的限位盘,工作台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缺口。该使用方便的尼龙加工用切割设备,利用强力弹簧的弹力,能够对推杆和挤压板进行合理的推动,从而能够对尼龙进行合理的固定,具备一定的防滑性能,有效的避免了尼龙的滑动,从而保证了尼龙的切割质量,能够对待切割的尼龙进行合理的放置,能够对尼龙进行有效的取放,利用电动推杆的伸缩性能,能够推动刀片向下移动并对尼龙进行切割处理,使用更加方便。
此专利可以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尼龙工件进行合理固定,以及对尼龙工件进行切割,但是在对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时不仅仅只需要切割,还需要相应的打孔步骤,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尼龙工件超长深孔钻削设备,可以对尼龙工件进行有效的固定、精确钻孔,以及快速的给其降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尼龙工件超长深孔钻削设备,该技术方案可以使尼龙工件得到稳定的支撑,同时开始进行钻削工序,并保证钻削过程的轴线保持一致,可以使钻削的过程保持高效的生产,不必担心尼龙工件发热后会卡死钻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尼龙工件超长深孔钻削设备,包括有工件固定支架、水冷机构、车床电钻、吸料机构、吹料机构、工作台、滚子链上料机构、抓料机器人和卸料机构;
工件固定支架、车床电钻、均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并且车床电钻的工作端朝向工件固定支架的工作端,吹料机构和吸料机构的工作端均位于工件固定支架和车床电钻之间,并且吹料机构的工作端朝向吸料机构的工作端,水冷机构的工作端安装于工件固定支架的工作端,滚子链上料机构、抓料机器人和卸料机构均位于工作台的一侧,并且滚子链上料机构的出料端朝向固件固定支架的进料端,卸料机构的进料端朝向工件固定支架的出料端,抓料机器人位于滚子链上料机构的出料端和卸料机构的进料端。
优选的工件固定支架包括有通道管、管道夹和进出口开关机构,通道管一端开口,一端闭合,并且闭合的端面上设有工作孔,管道夹有两个,两个管道夹分别位于通道管的两端,并且两个管道夹均与通道管可拆卸连接,两个管道夹均位于进出口开关机构的顶部,并且两个管道夹均与进出口开关机构固定连接,进出口开关机构位于工作台的顶部,进出口开关机构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并且进出口开关机构的工作端位于通道管的进料口。
优选的管道夹包括有铰接座、第一半环板、第二半环板、螺栓和螺母,铰接座安装于进出口开关机构的顶部,第一环形板和二环形均位于铰接座的顶部,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的底部均与铰接座铰接,并且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对称设置,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和螺母开拆卸连接。
优选的进出口开关机构包括有固定底座,推动气缸和套盖,固定底座位于安装于两个管道夹的底部,并且固定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套盖位于通道管的进料口,并且套盖与固定底座铰接,推动气缸安装于工作台顶部,并且推动气缸的输出端与套盖的受力端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未经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转移和回收的水域生态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子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