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3234.8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H05K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元件 联动 式剪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涉及电子加工领域,解决了人工剪脚的方法,效率太低目前已经逐渐被淘汰,另一种是通过专门的电路板加工设备进行剪脚,但是此种设备制造成本较高不适合小型的加工厂进行使用,适应性和局限性太大的问题。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包括主体座;所述主体座为T形结构,且主体座顶端面设置有一个进料机构,并且主体座顶端面还设置有一个推送机构。当电路板推送至裁剪机构下方位置时,此时通过锥齿轮D和锥齿轮B的啮合可实现拨动杆的度转动,且拨动杆转动一周推动受力板完成一次伸缩,从而完成一次剪切动作,并且拨动杆与推送头为交叉式运动方式,当推送头返程过程中时拨动杆与受力板接触挤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电器生产都需要用到电路板,但电路板还需要先通过工人手动将电子元器件插至电路板上,电路板才能带动电器正常工作,当元器件被焊接固定好后,需要手动将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底部多余的元器件脚剪断。
基于上述,现有的用于再生橡胶加工用的开炼机还存在以下缺陷:目前在对电子元件进行剪脚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剪脚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太低目前已经逐渐被淘汰,另一种是通过专门的电路板加工设备进行剪脚,但是此种设备制造成本较高不适合小型的加工厂进行使用,适应性和局限性太大。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以解决现有目前在对电子元件进行剪脚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剪脚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太低目前已经逐渐被淘汰,另一种是通过专门的电路板加工设备进行剪脚,但是此种设备制造成本较高不适合小型的加工厂进行使用,适应性和局限性太大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联动式剪脚装置,包括主体座;所述主体座为T形结构,且主体座顶端面设置有一个进料机构,并且主体座顶端面还设置有一个推送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和推送机构内均放置有电路板;所述主体座上设置有一个裁剪机构,且主体座上还设置有裁剪调整结构;所述裁剪调整结构包括转动轴B、锥齿轮D和拨动杆,所述转动轴B转动连接在限位渠道上的转动连接座上,且转动轴B头端和尾端分别焊接有一个拨动杆和一个锥齿轮D;所述锥齿轮D与锥齿轮B啮合,且所述拨动杆转动一周推动受力板完成一次伸缩,从而完成一次剪切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框和螺纹限位结构,所述进料框为凹状结构,且进料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螺纹限位结构;所述进料框包括固定卡槽,进料框顶端面开设有两个固定卡槽,且所述固定卡槽为梯形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由限位板、滑动杆和螺纹调整杆组成;所述限位板通过滑动杆滑动连接在进料框上,且所述螺纹调整杆螺纹连接在进料框上,并且螺纹调整杆头端与限位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结构和进料框之间配合共同组成进料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弹性伸缩杆、进料推送头和限位盖板,所述进料框后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弹性伸缩杆,且所述弹性伸缩杆头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进料推送头,并且进料框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一个用于对电路板上下限位的限位盖板;所述限位盖板包括卡接凸起和矩形槽,所述限位盖板顶端面开设有一个用于提供进料推送头上握把滑动的矩形槽,且限位盖板底端面焊接有两个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为和固定卡槽相匹配的梯形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弹性插销,所述进料推送头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弹性插销,且弹性插销插销头为矩形结构,并且弹性插销的头端为倾斜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未经吴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