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3006.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余同德;叶胜军;秦玉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F24F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刚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建设 钢筋混凝土 风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包括管廊主体和通风控制机房,所述管廊主体内部包括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罩,所述第二固定罩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罩,所述第一固定罩通过复位机构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均设置有通孔;当第一固定罩远离第二固定罩即连通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的通孔;当第一固定罩复位贴紧第二固定罩即切断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的连通。本发明的风道结构在出现火灾时能及时的进行关闭,稳定性高,且能有效对排出的风中的热量进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廊建设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指通过BIM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将建筑模型通过计算机更加直观立体的进行展示,因此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目前在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中我们为了保证城市管道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修建管廊对管道进行安装和放置,在管廊修建中需要注重管廊的通风,管廊的通风和其他建筑物的通风有很好的区别,由于管廊较长,所以它的每个通风系统都是分开的,一个通风分区分别含有一座送风井和一座排风井,新鲜空气由进风百叶自然进入进风井,空气通过防火阀后再进入管廊内部,在管廊内部流动至排风百叶后,在排外力的作用再排至室外,由此完成一次通风系统的循环,因此市场上便有了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传统的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大多都是通过自然排风和机械排风两种方式相互配合进行排风工作的,这样的话当管廊内部出现火灾时不能及时的对然排风进行及时的关闭,使得管廊内部仍然进入空气,会使得火灾情况越发严重,还需要后期工作人员将机房内的进风百叶关闭,操作较为麻烦,不方便后期的救援工作;
2、传统的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风道结构大多都是通过混凝土浇注而成的矩形风道,长期受到风力的吹动会使得整个风道结构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缩短,同时不能很好的对排出的风中的热量进行利用,使得热量浪费;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风道结构在出现火灾时不能及时的进行关闭,稳定性较差,不能对热量进行收集利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建设用钢筋混凝土风道结构,包括管廊主体和通风控制机房,所述管廊主体内部包括风道主体,
所述风道主体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罩,所述第二固定罩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罩,所述第一固定罩通过复位机构与固定板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均设置有通孔;
当第一固定罩远离第二固定罩即连通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的通孔;当第一固定罩复位贴紧第二固定罩即切断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上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包括相互固接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第二固定罩固定于下固定板的底端;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内部配合开设的复位孔,且复位孔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复位孔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轴肩。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罩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固定罩的顶端固定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杆,同时固定杆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和复位孔的顶端内部均安装有磁铁块,且限位块顶端的磁铁块与复位孔的顶端内部的磁铁块互为异名磁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