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地质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7687.X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5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地址: | 272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地质 探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地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程地质探测方法,该方法中的探测设备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顶端安装有气动推杆,所述气动推杆顶端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由固定杆与活动杆组成,所述支撑杆顶端均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端部连接有滚珠螺杆,所述滚珠螺杆中部滑动连接有滑台,所述滑台顶面上安装有能够对隧道地质情况进行勘测的雷达探测器;该方法通过设置的探测设备能够对隧道内部的地质情况进行方便又快捷的勘测,同时通过设置的传动机构带动雷达探测器对隧道内部的岩体表面进行连续性探测,从而大大提高了探测设备在地质探测时的连贯性与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程地质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交通、水电、矿山等领域,隧道施工中面临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往往遭遇突水突泥、塌方等重大地质灾害。目前,在山岭修建公路、铁路,为缩短里程,改善线形及环境保护,常常需要开挖隧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方地质情况不明,常遇到不良的地质条件,如破碎带、断层、溶洞、暗河等。探测不明盲目开挖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如塌方、泥石流和大涌水等毁灭性的地质灾害,不仅影响隧道的掘进速度,甚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了解隧道穿过地段的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前,工程地质勘查若能准确地掌子面前方岩性结构的变化,如预报掘进前方是否有断层、破碎带、溶洞等不良地质构造,根据探测到的构造的几何形态如何,规模的大小,掌握这些地质构造情况,可及时合理地安排掘进速度、修正施工方案、安排防护措施。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对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复杂地质情况、预防灾害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受到隧道观测空间狭小、环境干扰强烈,以及自身分辨率与识别精度低等因素的影响,现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如地震反射法对较小规模的地质体定位和识别效果差,操作复杂笨重,无法满足工程需求,而地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产生的透射、反射的特性进行预报工作的,但传统的雷达探测器往往采用人工抬举的方式使其贴合在岩体表面并进行探测,此方式虽然能使得雷达探测器应对不同的地质情况,但同时也费时费力,还会因人为因素造成探测过程的不连续、探测测线方向单一等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地质探测方法,通过设置的探测设备对隧道内部的地质情况进行准确又连续的勘测,从而大大隧道地质在探测时的连贯性与准确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地质探测方法,通过设置的探测设备对隧道内部的地质情况进行准确又连续的勘测,从而大大隧道地质在探测时的连贯性与准确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工程地质探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探测设备移动至待探测的隧道区域内,随后通过气动推杆带动顶端滑台上的雷达探测器向上运动并与隧道顶端的岩体表面相贴合;为了能够对隧道内部的地质情况进行更准确有效的探测,常常需要将雷达探测器紧贴在岩体表面,此时通过探测设备上的气动推杆将雷达探测器与岩体表面贴合并能随着隧道高度进行自由的调节,从而提高了隧道内部地质在探测的便捷性与准确性;
S2:在S1中雷达探测器运动至探测岩体表面后,控制器控制雷达探测器对岩体表面进行勘测,且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雷达探测器对隧道沿宽度方向上的岩体表面连续勘测;通过探测设备上电机的转动带动雷达探测器对岩体表面进行连续性勘测,进一步提高了地质探测过程中的连贯性与准确性;
S3:在S2中雷达探测器对隧道沿宽度方向上的岩体表面勘测完成后,通过推动底座小车使得雷达探测器对隧道沿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并对其岩体表面进行勘测;通过移动底座小车对雷达探测器的勘探位置进行方便快捷的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探测设备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未经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7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