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感测模块、负载感测方法以及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5756.3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2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朴英俊;金晖哲;宋垠锡;闵东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G01R31/67;G01R31/388;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朴云龙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模块 方法 以及 充电 装置 | ||
一种负载感测模块,具备:探针,用于感测是否连接有负载;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串联电路,一端与基准电压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连接点与探针连接,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根据时钟信号进行导通、断开;电容器,一端与探针连接,另一端接地,通过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的导通、断开,进行充电或放电;上升沿感测器,在电容器被充电至基准电压并继续被充电给定的第一时间之后,感测电容器的电压,并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作为第一比较结果;下降沿感测器,在电容器放电给定的第二时间之后,感测电容器的电压,并与第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作为第二比较结果;以及判定模块,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判定是否连接有负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仅用一个探针即可准确地感测负载的连接状态以及负载类型的负载感测模块和负载感测方法、以及具备该负载感测模块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便携式智能电话等移动通信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已随处可见。这些移动式电子设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些移动式电子设备。尤其是,现在的智能电话已经完全超出了通信工具这一定位,其作为一个平台,通过搭载各种应用,俨然已成为生活管家和保姆,从日常的移动支付、乘车出行、各种生活缴费等到社交、娱乐,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到了如影随形、时刻不能分离的程度。
然而,随着这些移动式电子设备对人们生活的不断渗透,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避不开的现实矛盾。一方面,是这些移动式电子设备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是当这些移动式电子设备停止工作时所带来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和停摆。换句话说,一旦这些电子设备“罢工”,平日使人们的生活方便无比的功臣恰恰会成为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常不便的“罪魁祸首”。
因此,为了保障这些移动式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同时兼顾便携性,移动电源应运而生。移动电源通过事先储存足够的电能,从而能够在必要时对移动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使其正常工作。
根据是否连接有外部电源(例如,220V家庭用电源)以及是否连接有移动式电子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移动电源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在仅连接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利用外部电源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2)在仅连接有移动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移动电源对移动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3)在同时连接有外部电源以及移动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外部电源(通过旁路模块)直接对移动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者,同时对移动电源和移动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另外,根据所连接的移动式电子设备的种类,其充电条件(例如,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也可能不同。
然而,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移动电源而言,大都由使用者以手动方式决定工作模式,对移动电源的使用带来不便。即使一部分能够自动选择工作模式的产品,其结构也比较复杂,造成成本上升。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准确地感测外部电源以及移动式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以及设备类型,从而切换工作模式以及充电条件的移动电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CN 207069632 U
专利文献2:CN 106450534 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用一个探针即可准确地感测负载的连接状态以及负载类型的负载感测模块以及负载感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负载感测模块的充电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准确地感测负载的连接状态以及负载类型,并据此切换充电模式和充电条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负载感测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7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