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边形互扣式电极三维硅探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5297.9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聂谦;刘曼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H01L31/08;H01L3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4111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边形 互扣式 电极 三维 探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边形互扣式电极三维硅探测器,包括六棱柱状的隔离硅体,隔离硅体的中心轴向设有中心电极,隔离硅体的六个侧面设有上下拼接的第一沟槽电极和第二沟槽电极,第一沟槽电极由两块C形沟槽电极卡扣而成,第一沟槽电极和中心电极的顶部设有金属接触层,金属接触层之间的隔离硅体顶部设有二氧化硅保护层,第二沟槽电极、中心电极和隔离硅体的底部设有二氧化硅保护层;本发明制备的六边形互扣式电极三维硅探测器死区小、内部电场分布均匀、电荷收集性能好,探测单元之间的单元独立性良好,探测效率高,对硅晶圆的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能物理及天体物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六边形互扣式电极三维硅探测器。
背景技术
1997年S.Parker等人率先提出了第一代三维柱状电极硅探测器,该探测器的电极附近存在高电场区,电极对称中心存在低电场区,电场分布不均匀使硅探测器在高辐射环境下使用时受到限制;为了进一步增强硅探测器的抗辐射性能,2009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型三维硅探测器,即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相对于三维柱状电极硅探测器,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的各探测单元更加独立,电场分布更加均匀,抗辐射性能提高。
但由于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底部有10%~30%厚的未刻蚀电极的“死区”,在“死区”内电场极低、电场分布不均匀、电压无法耗尽,电子和空穴在“死区”内移动缓慢甚至不能移动,导致电子和空穴的运动时间变长,在强辐射条件下电子和空穴容易被陷阱俘获,使得电信号衰减;“死区”不能定向收集电子和空穴,该区域基本失去探测功能,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工作时粒子只能单面入射,硅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低,探测单元组成阵列时“死区”使得硅探测器单元的独立性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六边形互扣式电极三维硅探测器,通过双面刻蚀工艺消除了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底部的“死区”,使得硅探测器能够双面收集粒子,提高了硅探测器的单元独立性和探测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六边形互扣式电极三维硅探测器,包括呈六棱柱状的隔离硅体,隔离硅体的中心轴向贯穿刻蚀有中心电极,隔离硅体的六个侧面从上至下刻蚀有第一沟槽电极,所述隔离硅体的六个侧面从下至上刻蚀有第二沟槽电极,所述第一沟槽电极与第二沟槽电极拼接,所述第一沟槽电极由两块C形沟槽电极卡扣而成,两个C形沟槽电极的卡接处留有未刻蚀的S形隔离硅体;
所述第二沟槽电极、隔离硅体、中心电极的底面覆盖有二氧化硅保护层;
所述第一沟槽电极和中心电极的顶面覆盖有金属接触层,所述第一沟槽电极、中心电极之间的隔离硅体上覆盖有二氧化硅保护层,所述二氧化硅保护层与金属接触层等高。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硅体的总高度为300μm~500μm,所述第一沟槽电极的高度为隔离硅体总高度的10%,所述第二沟槽电极的高度为隔离硅体总高度的90%,所述第一沟槽电极和第二沟槽电极的壁厚均为10μm,所述S形隔离硅体的壁厚为3μm~4μm,所述二氧化硅保护层与金属接触层的厚度均为1μm。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电极的横截面边长为5μm,所述中心电极横截面的侧边与第一沟槽电极顶面的侧边平行,中心电极的拐角与第一沟槽电极的拐角间距为50μm。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电极通过以下过程构成:首先在隔离硅体的中心轴处从上至下贯穿刻蚀六棱柱,然后在六棱柱的内侧壁扩散掺杂硼,最后再在六棱柱内填充多晶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沟槽电极和第二沟槽电极通过以下过程构成:首先在隔离硅体的六个侧面刻蚀沟槽,然后在沟槽内壁扩散掺杂磷,最后再在沟槽内填充多晶硅。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电极、第一沟槽电极和第二沟槽电极的重掺杂浓度均为1×1019cm-3,隔离硅体由轻掺杂硼硅基构成,隔离硅体的轻掺杂浓度为1×1012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2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法兰加工工艺
- 下一篇:便携式12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