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9490.1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向继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继卿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34;B29C70/46;B29C70/54;B29C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戴秀秀 |
地址: | 618100 四川省德阳市中***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生产工艺 | ||
1.一种玻璃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工艺:
离型剂涂擦工艺,用洗净、不掉丝的纯棉布饱浸透脱模剂,在已完成抛光及二度固态蜡擦拭作业后的作业面上,用力往复均匀地依次涂擦,使其形成膜状,被作业面均涂一遍为一度,待一度涂拭的脱模剂彻底干燥后,在被作业面上用以上方法顺向适度地依次均匀涂拭完全,为二度涂拭,后面三度四度以此类推;固体离型剂,依次为涂蜡、擦蜡、二度、三度上蜡以此类推;
胶衣涂刷依次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涂刷和喷涂,
(a)所述原料准备为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选用相应的主辅材料及施工工艺,配制彩色胶衣:取无色胶衣100份、颜料糊2-15份,混合后顺向、逆向交叉搅拌,使其混合充分。搅拌过程中,应将容器四周及底部的胶衣不断向中间翻动,使其不留有未曾搅拌的死角;然后提起搅拌器械,查看流淌面的透光性,以较宽部分不透光为宜;
(b)所述配料包括取彩色胶衣100份,根据材料特性、环境温湿度、预计施工时间等,投入0.1-4份的促进剂,充分搅拌后,再投入1-4份的固化剂充分彻底搅拌后,即可涂刷作业;
(c)所述涂刷包括将完成配料的胶衣分成若干点,均布在被作业面上,然后用毛刷初步均匀布刷分散,将初步分散的胶衣用毛刷单向往复用力涂刷充分,然后涂刷方向变向90度往复涂刷至胶衣基本均匀的遮盖整个作业面。再逐步依次单向顺刷,减少刷痕至完全覆盖;无透色点、无明显刷痕、无堆积区,手刷胶衣厚度以0.6mm为佳;
(d)所述喷涂为将配制完成的胶衣装入已完成试喷枪。对准被作业面,由远而近、由深而浅、由难而易依次逐步喷涂,以至完全覆盖被作业面,有凹槽或喷射死角的作业面,应先用软毛刷涂刷后再用喷枪补射。喷涂胶衣厚度以0.4mm为佳,喷枪与作业面距离为35-50cm,压力为4P。压缩空气应清洁无水;
(3)糊制作业,包括层糊和积层;
(4)脱模作业,所述脱模作业包括敲击法、气压法、注水法和锲涨法;
(5)切边打磨;所述切边包括软切和硬切,所述软切包括在作业完成胶凝,进入固化阶段初期用事先准备好的锋利的单边锋铡刀或侧刀等利刃,沿模具法兰边内侧,向外侧前方用力推进,切下多余溢边;所述硬切包括以下步骤:
(a)在需作业的工件上划出清晰的切割线;
(b)用双手操纵Ф100的电动切割机,沿切割线切下溢边的直线部分;
(c)用曲线沿切割线割下曲线部分;
(d)溢边零乱的溢边,应先割去妨碍作业的部分,再进行以上作业;
(6)磨具保养和模具修补,所述模具修补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需施工的部分进行彻底打磨,直至露出玻纤部分。
(b)用同种牌号同色树脂,加少量短切纤维混合配比成腻子,批刮在被打磨面上,注意不要批得高于原平面;
(c)将已固化的腻子面用80—150目的砂纸打磨平整,可稍凹一点,注意被作业面应尽量减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劳动。
(d)在作业面上均匀地涂刷一层与原模具同种的脱衣树脂,待固化后,用150—240目砂纸干磨或220—400目砂水磨,直至平整,注意减少彻底露底现象。
(e)在基本平整和极少露底的作业面上,均匀地涂刷一层与原模具同种的加5%石蜡溶液的胶衣树脂,固化后用400—1000目水磨砂纸打磨后进行抛光作业;
(7)玻纤的剪裁;
(8)树脂配料的流程;
(9)油漆工艺的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剂为聚乙烯醇溶液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涂蜡用纯棉柔性织物沾取适量蜡,用力以旋转形式依次对作业面进行涂拭,使蜡能均匀地渗入作业面的微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擦蜡涂拭蜡层后的作业面经5—20分钟的干燥即用干净的纯棉或纯毛织物对其进行往复擦拭,直到被作业面清晰、光亮、无蜡痕为止,此为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继卿,未经向继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94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影剂补给容器
- 下一篇:一种棉花GhBsr-k1基因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