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7605.3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8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尤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拓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4 | 分类号: | C22C38/44;C22C38/52;C22C38/04;C22C38/58;C22C38/46;C22C38/02;C22C33/06;C21D1/26;C21D1/32;C21D1/30;C21D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杨德智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溱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高温 耐磨 不锈钢 合金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所述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的主要配方为46‑57Ni、16‑18Cr、16‑20Mo、5‑8Fe、4‑10W、2.5‑3.5Co、1‑5Mn、0.35‑3V、0.08‑2Si与0.01‑1C,本发明中钢结硬质合金综合了钢与硬质合金的特点,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性能,首先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并且钢基体在淬火状态下形成马氏体,共同赋予了材料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并且钢基体对硬质相起到支撑和传递载荷的作用,使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同时可满足机加工的要求,从而满足材料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需要,这既有利于合金的可加工性,又不会降低其应具有的耐磨性,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解决了现有的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在制备时达不到足够的硬度与耐磨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
背景技术
合金材料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并且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特别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硬质合金广泛用作刀具材料,也可以用来切削耐热钢、不锈钢、高锰钢、工具钢等难加工的材料。
现有的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方法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方法在制备中钢结硬质合金中钢基体含量低于一定质量时,会使其完全丧失加工性能,此时与普通硬质合金的加工性能相似,反之,若基体钢的含量过高,则会影响整个合金的耐磨性,导致使用性能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在制备时达不到足够的硬度与耐磨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所述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的主要配方为46-57Ni、16-18Cr、16-20Mo、5-8Fe、4-10W、2.5-3.5Co、1-5Mn、0.35-3V、0.08-2Si与0.01-1C。
优选的,所述抗氧化高温耐磨不锈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称取足量的46-57Ni、16-18Cr、16-20Mo、5-8Fe、4-10W、2.5-3.5Co、1-5Mn、0.35-3V、0.08-2Si与0.01-1C;
步骤二、将46-57Ni、16-18Cr、16-20Mo、5-8Fe、4-10W、2.5-3.5Co、1-5Mn、0.35-3V、0.08-2Si与0.01-1C放置在中频炉内进行高温操作,升温至800-1200℃,混炼8-12分钟;
步骤三、往中频炉中投入0.41份的生铁和0.06份硅铁,进行增碳和增硅,待熔化后,加入除渣剂排渣;
步骤四、用钢水包浇铸砂型,砂型为V法造型,浇铸温度1550℃,从出钢到浇铸完成的时间9分钟,浇铸完成后所得铸件即为铸钢材料铸件;
步骤五、将混炼之后的物料置于单螺杆挤出机中共混,造粒得到固态物质;
步骤六、将混炼好的固态物质开片、出片,送入成型设备中进行预成型,成型压力为4-6MPa,15-20秒后取出;
步骤七、将成型之后的压胚放置到预热的模具内部,之后在平板硫化机上140-160℃温度下加压至6-7MPa,并且在加压的压力下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将温度冷却;
步骤八:用以使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均匀化,提高其使用性能的扩散退火的方法,在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将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长时间保温,待合金中各种元素扩散趋于均匀分布后缓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拓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拓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7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