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识别产品装夹的自动线气密性检测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5378.0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碧波;管腾云;韩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120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识别 产品 自动线 气密性 检测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识别产品装夹的自动线气密性检测夹具,包括:夹具基座:设有密封口及与密封口连通的进气孔;定位座: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该通孔包括下段的大径孔和上段的小径孔,大径孔的底部与密封口密封连接且连通进气孔,大径孔的上部在弹性密封体上方设有泄漏孔;堵盖:安装于大径孔内,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孔,且中心孔下端与密封口连通;弹性密封体:安装于堵盖上端,具有上下贯通的内孔;推杆,包括导向段以及连接于导向段下端的凸缘段,导向段与小径孔导向配合;气体泄漏传感器:用于检测从泄漏孔泄漏的气压值。本发明用于对自动线夹具上产品未放置的情况进行有效检测,避免产生错加工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夹具,具体涉及自动线夹具的气密性检测工装,主要在自动化线上加工的汽车零部件-钳体的夹具装夹过程中自动检测识别。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钳体加工方式是单人单线手工操作,容易出现产品的错装、因人为因素问题需停机等待、操作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在如今生产逐步自动化加工的趋势下,一人多线的操作管理需求下,如何有效的降低产品因装夹问题带来的质量损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自动识别产品装夹的自动线气密性检测夹具,用于对自动线夹具上产品未放置的情况进行有效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识别产品装夹的自动线气密性检测夹具,包括:
夹具基座:设有密封口及与密封口连通的进气孔,进气孔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
定位座: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该通孔包括下段的大径孔和上段的小径孔,小径孔的直径小于大径孔的直径并在大径孔与小径孔之间形成台阶端面,大径孔的底部与密封口密封连接且连通进气孔,大径孔的上部在弹性密封体上方设有泄漏孔;
堵盖:安装于大径孔内,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孔,且中心孔下端与密封口连通;
弹性密封体:安装于堵盖上端,具有上下贯通的内孔,且内孔下端与中心孔连通,上端与大径孔上部连通;
推杆,包括导向段以及连接于导向段下端的凸缘段,导向段与小径孔导向配合,凸缘段位于大径孔上部,且在凸缘上端面与台阶端面抵接时,导向段上端定位座上端面,凸缘下端面与弹性密封体上端面之间具有间隙;
气体泄漏传感器:用于检测从泄漏孔泄漏的气压值。
可选的,在凸缘段上端面与台阶端面抵接时,推杆上端面高出定位座上端面的距离为L1,凸缘段下端面与弹性密封体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为L2,L1大于L2。
可选的,L1≥1mm,L2≤0.5mm。
可选的,所述定位座的底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接头插入密封口并通过密封圈密封。
可选的,所述堵盖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大径孔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堵盖的底端设有内六角槽。
可选的,所述弹性密封体采用聚氨酯制成。
可选的,所述堵盖的上端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与弹性密封体内孔紧配且低于弹性密封体上端面。
可选的,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为1mm,所述泄漏孔的直径为1.5mm。
可选的,所述小径孔的直径为3mm。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试题推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