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8701.1 | 申请日: | 202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3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武怿达;黄学杰;詹元杰;马晓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38;H01M4/1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晓敏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正极 活性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化学式为Li1+xNi0.5-yMn1.5-zOu的含锂化合物颗粒,其中-0.2≤x≤0.2,-0.2≤y≤0.2,-0.2≤z≤0.2,3.8≤u≤4.2,所述含锂化合物颗粒的表面具有呈梯度分布的硫元素;
所述硫元素分布的梯度层厚度为0.5~50nm,所述硫元素含量按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
所述含锂化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1~30μm。
2.一种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硫源、络合剂以及尖晶石结构的含锂化合物颗粒相混合,获得混合物;
(2)将所述混合物于600~1000℃下烧结0.5~10小时,制得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所述含锂化合物颗粒的化学式为Li1+xNi0.5-yMn1.5-zOu的,其中-0.2≤x≤0.2,-0.2≤y≤0.2,-0.2≤z≤0.2,3.8≤u≤4.2,所述尖晶石结构的含锂化合物颗粒的表面具有呈梯度分布的硫元素;
所述硫元素分布的梯度层厚度为0.5~50nm;
所述硫元素含量按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
所述含锂化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1~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的硫源与含锂化合物颗粒的质量比为1:20~400;所述络合剂和含锂化合物颗粒的质量比为1:20~4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以0.5~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00~1000℃;
(2.2)保持温度600~1000℃烧结0.5~10小时;
(2.3)烧结完后,以0.5~10℃/min的降温速率降至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源包括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钛、硫酸锆、硫酸锂、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铵、硫酸和硫单质中一种或多种;所述络合剂为柠檬酸、乙酸、甲酸、草酸和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其包括集流体,其特征在于,该集流体上负载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或者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7.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及密封在该壳体内的负极、隔膜、电解液和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未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87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