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干裂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3707.X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3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秦可畏;关晓芳;向波;冯赢;吴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新苏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20/02;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裂 沥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干裂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其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旧沥青混合料30‑40份、新沥青混合料50‑70份、粗集料10‑15份、细集料8‑12份、木质纤维素16‑20份、胶黏剂3‑6份、糠醛油2‑4份、矿粉2‑5份、增强剂2‑4份和水15‑20份。本发明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干裂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俗称沥青砼,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在公开号为CN106186834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沥青再生混凝土,其包括旧沥青混合料25-28份、再生剂11-16份、粗集料21-25份、细集料18-22份、填料8-12份、沥青结合料16-20份以及木质纤维素0.2-0.4份;再生剂为低粘度、低饱和度的矿物油料;粗集料为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颗粒的碎石;细集料为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人工轧制的米砂;填料为干燥的石灰石磨细矿粉。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石灰石磨细矿粉是一种惰性材料,不具有水化活性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同时能够提高各组分间的粘合度,但使用石灰石磨细矿粉作为填料,其受热易分解,稳定性不佳,导致其各组分之间的粘接性不佳,使沥青混凝土容易发生开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干裂沥青混凝土,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开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防开裂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盖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开裂沥青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旧沥青混合料 30-40份
新沥青混合料 50-70份
粗集料 10-15份
细集料 8-12份
木质纤维素 16-20份
胶黏剂 3-6份
糠醛油 2-4份
矿粉 2-5份
增强剂 2-4份
水 15-2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旧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及细集料构成混凝土的主要物料,合理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更加地节能环保;木质纤维素的纤维结构使混合料中各组分的粘结强度增强,同时木质纤维素混合在物料中,以此限制了分子间微观裂缝的形成,从而减少了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同时木质纤维素可将混合物中的水分迅速地运输到浆料表面和截面,使混合料内部的水分均匀分布,从而减少了水分分布不均带来的应力分布集中问题;胶黏剂包覆在各组分外部,使物料之间的粘结强度增强,以此进一步减少了物料之间形成缝隙而带来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同时胶黏剂可填充粗集料表面的凹凸之处,增强了粗集料与各组分之间的粘接强度,使物料各组分粘接更牢固;糠醛油作为再生剂,可调节旧沥青混合料的黏度,使其黏度降低,使其可被重复利用;同时可将旧沥青混合料中过为脆硬的沥青软化,使其与新沥青混合料混合地更加均匀,保证了混凝土的均匀性;矿粉可填充混合料中的缝隙,使混凝土的内部更加密实,以此使混凝土的耐压强度增强;同时增强剂为高强度物质,加入混合料中可提高混合料的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的耐压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新苏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新苏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3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