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弹射碰撞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6556.5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如;肖守讷;朱涛;阳光武;杨冰;肖世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1M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弹射 碰撞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弹射碰撞控制装置,属于轨道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长气缸被气压活塞和布囊分为左右两个气室,每个气室分别设有左右两个进气单向阀和左右两个出气单向阀。导向梁与气压活塞固连,分别贯穿左右两个气缸,同时导向梁被布囊包裹,布囊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气缸、气压活塞和电磁铁端部,保证气缸形成密闭气室。气压活塞在进气阀和出气阀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柔性气压被挤压伸缩约束,在高压气体作用下,通过气缸内电磁铁断电实现柔性气囊的弹射释放的可控。柔性气囊推动弹射碰撞试验台车加速弹射,一种车辆弹射碰撞控制装置可实现吸能元件、车辆端部和司机室结构的弹射碰撞试验,具有弹射速度精度高、可重复多次使用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弹射测试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轨道车辆的试验台车弹射碰撞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机车被动安全的研究对于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和防止货物造成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吸能装置是机车车辆耐碰撞设计的关键环节,能够大幅提高列车被动安全性能,车辆弹射碰撞控制装置对于部件级以及车辆碰撞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弹射碰撞装置多采用机车推动、电机牵引和空气炮等弹射驱动方式,不仅能耗大、噪音大而且对吸能部件和车辆碰撞速度控制误差大,反应速度慢,影响碰撞的响应速度,加大了弹射碰撞的试验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弹射碰撞控制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车辆精确弹射碰撞的现实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辆弹射碰撞控制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弹射试验台车及其轨道和计算机控制装置,钢筋混凝土的底座为长方形结构,左端设有凸台,凸台右端下平面设有轨道,轨道右侧设有撞击刚性墙,撞击刚性墙正面设有位移传感器,在撞击刚性墙左下侧的底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电机牵引装置;电机牵引装置包括设置在凹槽内的牵引电机以及设置在两根轨道之间的牵引绳索,牵引绳索顺凹槽左壁的右张紧轮延长至轨道另一端下方的左导向轮及绕过端部左张紧轮再回绕凹槽右顶部的右导向轮与牵引电机连接,牵引电磁铁位于轨道中点偏左位置且与牵引绳索(31)固定;底座左端的凸台上设有长气缸,长气缸的轴心设有外部套有长布囊的导向梁,导向梁的两端均穿过长气缸的两端,导向梁中点偏左三分之一位置设有气压活塞,气压活塞的两侧长气缸内壁均设有位移传感器,导向梁的右端穿过短气缸的左端与电磁铁固定,短气缸整体为刚柔复合结构,其左侧为刚性结构,右侧为柔性气囊结构,短气缸的中部密封固定,柔性气囊的右侧设有与电磁铁相互配合的电磁铁底座,长气缸内的长布囊两端固连在长气缸的两端,短气缸内的布囊一端与左侧刚性端固定,另一端与电磁阀内侧端部固定;所述长气缸通过气压活塞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左、右两个腔室的缸壁上部分别设有左单向进气阀、右单向进气阀,左单向进气阀与右单向进气阀之间设有电磁阀;左、右两个腔室的缸壁下部分别设有左单向出气阀、右单向出气阀;所述的短气缸左侧端面设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所述的长气缸和短气缸之间连接单向阀;空气压缩机的输出分别接入进气单向阀和电磁阀的进气端;所有的单向阀或电磁阀的控制端均分别通过线路连接到信息交换器。
所述的弹射试验台车地板设有试验台车电磁铁底座。
所述长气缸与短气缸之间设有进气单向阀。
所述信息交换器、空气压缩机分别置于试验台周边。
所述长气缸、短气缸下部通过气缸支座与底座的凸台固定。
所述导向梁内圆为中空,电线通过导向梁内圆中空处连接到电磁铁。
所述导向梁穿过布囊,并被布囊包裹留有间隙。
所述气缸放置在气缸支座上,且气缸内设有位移传感器。
所述弹射碰撞试验台车放置在轨道上,且电磁铁底座固连在弹射碰撞试验台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