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5150.5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0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祥;宋智博;李明东;徐松;薛楠;李济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7/26 | 分类号: | C10G4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浆态床 加氢裂化 反应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工重油(渣油)改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及利用该系统防止油品疏密分层的方法。本发明的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系统使浆态床加氢裂化装置反应器内重液相组分及液相中的固体物质在吹扫介质的辅助下排放至排放分离器内,有效解决了浆态床加氢裂化装置反应器内重液相组分及液相中的固体物质受到重力影响与轻组分发生的疏密分层沉积在反应器底部的现象,避免了反应器底部结焦;同时还避免了排放设施在热备状态下因为高温、无流动而引起的生焦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重油(渣油)改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及利用该系统防止油品疏密分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一直严重依赖原油进口,进口重质原油或高硫石油是大势所趋。而重油所产生的渣油处理是世界难题。目前国内每年渣油加工处理约1-2亿吨,采用传统延迟焦化技术的收率大约60~70%左右;采用高压沸腾床加氢技术其收率大约60-75%左右。延迟焦化技术在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下,可预期的前景黯淡;固定床渣油加氢不仅受制于原料杂质的限制,即使采用最先进的催化剂与工艺流程技术其操作周期无法突破22个月,无法与三年或者四年的检修周期相匹配。沸腾床渣油加氢由于无法保证产品中沥青质的稳定性,分馏系统易出现堵塞,进而影响装置的稳定操作,使转化率无法逾越75~80%的天花板。
浆态床临氢热裂化工艺对所加工原料中杂质的含量几乎没有限制,甚至可以加工沥青和油砂,浆态床加氢裂化工艺由于转化率高,可以达到90~95%以上,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几乎无装置操作周期的限制,无操作初、末期的区别,因而被视为对于劣质重、渣油轻质化的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也是替代现有焦化装置,大幅度提高全厂原油加工灵活性和提高全厂轻油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遵循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在氢气与催化剂的氛围下,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有效抑制反应结焦。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反应器的进料方式多为下进上出,反应器内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鼓泡区与泡沫区,反应正常进行时,鼓泡区内的上下层密度差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鼓泡区内的上下层密度差呈现增大的趋势、反应器底部切线以下的密度急剧增加、浆态床反应器轴向温度分布随反应器底部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时表明浆态床反应器底部有较重的化合物和较大的固体富集,富集程度将随反应的进行而越发严重,必须及时将较重液相与固体排出反应器,以防止反应器底部生焦。而针对上述状况设计的排放及接收设施不宜过于复杂,需要考虑:1、高压高温热备状态下设施的安全、成本与维护的问题;2、处于热备状态下的排放设施如何防止与反应器相连的管线阀门因介质出现高温、无流动而引起的生焦堵塞;3、如何规避排放设施投用后残留在设施内的液体、固杂在高温、静止条件下生焦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及方法,该反应系统不仅解决了浆态床加氢裂化装置反应器内重液相组分及液相中的固体物质受到重力影响与轻组分发生的疏密分层沉积在反应器底部的现象,有效防止了排放设施在热备状态下因高温、无流动而引起的生焦堵塞的出现;还避免了高压高温热备状态下由于排放及接收设施设计过于复杂而带来的安全、成本与维护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系统,该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包括: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器、反应产物分离器、排放管线、吹扫系统以及排放分离器;其中,
所述浆态床加氢裂化反应器顶部与反应产物分离器连接,下部或底部通过排放管线与排放分离器连接;所述反应产物分离器底部通过管线与所述排放分离器连接,所述管线上设置有隔离阀;
所述排放管线上依次设置有减压阀、排放口以及隔断阀组;
所述吹扫系统通过吹扫接口与排放管线连通,所述吹扫接口设置在减压阀上或设置在减压阀上游的排放管线上。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排放管线设置有伴热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5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云互联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PBX注册方法、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