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5087.5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戴亚辉;王丹华;薛燕淑;赵玉瑾;阎新萍;曹新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59/04 | 分类号: | C08F259/04;C08F222/06;C08F212/14;C08F220/32;C08F212/08;C08F2/44;C08K3/22;C08K5/09;C08L27/06;C08L51/00;C08K7/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454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氯乙烯 接枝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其原料为:聚氯乙烯、接枝单体,稳定剂,硬脂酸和添加剂;其中接枝单体为马来酸酐、3‑异丙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添加剂为苯乙烯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本发明是将聚氯乙烯、接枝单体,稳定剂,硬脂酸,添加剂按顺序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制得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相比于纯PVC,其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作为PVC树脂的相容剂,在PVC的增强、增韧等改性领域,可以改善两相界面的相容性,增强界面结合强度,大幅提供其力学性能,在促进PVC的高性能化以及扩大其应用领域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树脂是一种极性、非结晶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力学、电绝缘性和阻燃性。但PVC的加工温度超过其热分解温度,加工成型过程中易引起热分解,且制品脆性大,冲击性能差,使PVC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制约。
PVC制品的增韧改性通常是通过PVC与增韧改性剂的物理共混来达到的,但增韧效果与可供选择的增韧剂受其与PVC的相容性影响。为此,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可以将增韧剂接枝到PVC主链上,得到接枝共聚型增韧改性PVC,与物理共混法相比,明显改善了增韧改性剂与PVC的相容性和相界面的接合,显著提高了增韧改性剂对PVC的增韧效果,已成为增韧改性PVC的一种更为有效的途径。此外,接枝共聚,还可赋予PVC新的功能,既可以合成价格低廉的新型吸油树脂,又可以合成具有优异的抗迁移性自增塑的PVC材料。化学接枝虽然可有效提高PVC的增韧效果以及获得功能化PVC,但因化学改性对技术、设备、环境等的特殊要求,实施难度大、难以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PVC的热化学降解是因为分子链结构中的烯丙基氯、叔碳氯、不饱和端基、碳基、富氯基团、支链等不稳定的缺陷,在加工过程的热力作用下,极易脱氯化氢(HCl)使PVC降解,因此PVC的加工过程必须添加热氧稳定剂,以防止PVC分解。但本发明利用PVC树脂的这一缺陷,可以作为接枝点加以有效利用,通过在PVC主链上,接枝某一反应基团的共聚物,获得高性能的PVC复合材料以及高性能应用的最佳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得的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与纯PVC相比,其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均有大幅度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其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为:聚氯乙烯(PVC)100份、接枝单体5-15份,稳定剂1.5-4.0份,硬脂酸(HSt) 0.1-0.5份,添加剂3-15份。
进一步地,所述接枝单体为马来酸酐(MAH)、3-异丙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剂为苯乙烯(St)和氧化镁中的一种。
上述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聚氯乙烯、接枝单体,稳定剂,硬脂酸,添加剂按顺序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制得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
进一步地,双螺杆挤出机中混炼温度为160-170℃,螺杆转速为150-300 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熔融反应挤出将接枝单体以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到PVC分子链上,形成了聚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大大地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在聚氯乙烯的增强、增韧等改性领域,甚至是废旧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制作工艺简单,在促进PVC的高性能化以及扩大其应用领域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5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